乱世长戈

第102章 后生可畏

木宣笑了笑,心里已经有底,就又给每一个百姓盛了一碗米汤,而后向姜黎要了一把铜子,每一碗米汤里都放上两个,然后将米汤端给跪着的百姓,仍旧叫兵卒盯紧每一个百姓。

大部分百姓看着稀米汤,都满嘴的抱怨,不愿意再喝,原先不愿意喝的那五人反倒“唏呼唏呼”吃得爽快,喝到见底,看到那两个铜子也像是没看见一般。

木宣这时就对着跪在地上的百姓喊道:“庖人制作米汤时,不慎将铜子掉入汤中。如今米汤已用罄,只是不知铜子在谁的碗里。”

那一众百姓就用手在碗中抓探,明明都抓到了铜子,却偷偷捏在手中,嘴上说着没有,然后把米汤倒在了地上。

只有原先那五人,喝完了米汤,此时见木宣这么说,就把两手举得高高,说是发现了两枚铜子。

木宣就下令放了其余的百姓,而把这五人抓捕起来。

那五人拜伏在地,口说冤枉。

木宣就解释说:“恒国内乱,流民南下,寻常百姓在恒国境内便会遭遇几番行劫的匪徒,财物尽失。而济国不纳流民,虽有富商救济,怎奈流民众多,仆役无礼。”

“若是一路流转而入禹都,一路困苦,又从昨夜便遭拘捕,如今未时已过,腹中饥饿难耐,哪还顾得上米汤是不是稀薄,汤内有没有异物,只管囫囵喝下便罢。”

那五人中有人辩解说:“我们只不过肚中不那么饿罢了,如何就成了诸夷的细作?”

就见木宣接着说道:“所以我才又盛了一碗米汤,奇怪的是,你们五人反倒喝得勤快,其余百姓却是抱怨着不喝,你说你们肚中不饿,第二碗反倒比第一碗喝得干脆,不是很矛盾吗?”

那五人这时被问得哑口无言,木宣进一步看着他们说道:“流民南下,心中有怨,却碍于兵卒不得不低头,等米汤递上,暂解了腹中饥饿,就大胆了些,敢于抱怨米汤;而后第二碗递上,因为怨气未消,所以不肯轻易食用,等到我说碗内有铜子时,便争相捞探碗内,还把米汤倒在地上自证。实际上,每一碗中都有两枚铜子,那两枚铜子,足够一人饱腹两日,难道不比那碗米汤更有价值吗?”

那五人听到这里,低垂下头,不能分辩。

这时姜黎就靠近姜墉,在姜墉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就听见姜墉说:“尽管是这样,但到底无法确定,禹国是礼仪之邦,还是将他们放了吧。”

木宣听到,皱了皱眉,而后忽然意识到什么,眉头舒展。

城令见姜墉这么说,只好放了这五人,这五人一离开,就见姜黎拉过城令到一边说着什么,城令听后,领着兵卒匆匆离开。

姜墉看木宣神色平静,忍不住问道:“木宣,你难道不觉得我这么说很无理吗?”

就见木宣拜了一礼说:“还是黎叔考虑得周到。”

姜墉和姜黎一听,都知道木宣已经了然,也就不再解释。

姜墉就说:“木宣的才能,我是比不上了啊。”

姜黎则说道:“后生可畏。”

不到两日,城令就借着这五人,将城内数十个诸夷派遣的细作抓捕。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一朝魂穿,李逸竟然成为了一名宫内的假太监!意外之下,他撞破皇帝女儿身,从此,扶摇而上,平步青云!
三三木头
枭雄镇山河
枭雄镇山河
从活一次能做什么?想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来了兵灾。想让对自己好的人活的好点,那些贪婪的人不肯!怎么办?打倒他们
红色疯子
沙土窝
沙土窝
翔实讲述农村生活的小说。有代农村生活情怀的读者慎入,怕你产生共鸣,哭湿枕巾。
沙土窝
明末红衫军
明末红衫军
明朝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而华夏大地群雄并起,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时代。颓势的大明王朝面对着各种困难,一点招架的余地也没有,只是在大踏步走向灭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1世纪新一代施工员张元彪意外穿越,三观奇正的大好青年从流民乞丐做起,能否在这乱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再造一华夏盛世。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不开后宫,缺乏爽文的张元彪如何表现。
迷人的贾老板
明末豪门
明末豪门
明朝末年,时局昏暗,民不聊生,老朱家靠不住,闯王这个清朝快递员更加不靠谱,而投靠清廷的汉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小木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