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记得那天在维也纳与妹妹告别的情景,那时他满怀憧憬地认为,俄国革命后的东线战事应该就此结束,而自己可以回家享受久违的温馨。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他的期望并没有成真。想到这里,米哈伊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充满了一丝疲惫。不过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对面的俄国红军似乎也对这无休止的战争感到厌烦,他们的士气并不高涨。
米哈伊回忆起这场最近的战斗,内心充满了自豪。他说:“我们精心策划,让一群训练有素、装备齐全的步兵,装载着先进的机枪和火炮,快速坐上了前往各个目的地的火车。
每到一处,他们迅速行动,占领一座又一座的火车站,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我们成功地拿下了布尔什维克的据点,囚禁了他们的成员,并且获得了大量的士兵投降。
而在乌克兰境内,红军的抵抗几乎为零,许多红军士兵纷纷投降。接下来,米哈伊和他的部队将目标定在察里津,他深深地希望那里的红军同样没有多少反抗的意志。
毕竟,如果能在不经过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轻易地拿下察里津,那对他和他的部队来说,确实是一个梦幻般的胜利。
......
2月18日,夜色降临,寒风瑟瑟,俄国的政治氛围却比这冬日还要寒冷。苏俄中央委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迅速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室内,巨大的水晶吊灯投射下微弱的光线,照亮了每个人紧绷的面孔。表面上似乎冷静,但心中的激流暗涌可见一斑。
列宁,一如既往地充满激情地为自己的主张辩护,但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初次投票后,列宁的主张以微弱的6:7的票数被否决。眼看着局势进一步恶化,中央决定连夜再次开会,以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次的会议更为激烈,空气中充满了紧张与不安。议员们表情凝重,话语之间,都带着一丝焦急与担忧。托洛茨基原先持有的观点经过列宁的逐一反驳后,他似乎对列宁的提案有了新的认识。经过深思熟虑,托洛茨基最终决定支持列宁。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与争论,最终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微弱多数,列宁的提案被接受。
苏俄政府深知时间紧迫,他们连夜草拟了通知,以电报的方式迅速通知德国方面,表示同意签约,希望可以阻止进一步的战事。
然而,德国并没有如预期般的停止进攻。在德国高级指挥部,兴登堡通过电话与策略高明的康拉德深夜密谈。经过深入的讨论,兴登堡决定,既然已经占据了上风,不妨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试图进一步压迫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