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下,一支由英国第22、26、28和60师组成的军队被派遣至萨洛尼卡,法国也紧随其后增派了9个预备役师。但实际上,这个大胆的策略,更像是一个借口,用来将一些不受欢迎的人和军队打发到这个遥远的地方。
最为显眼的就是萨洛尼卡远征军的司令——莫里斯·萨瑞尔将军。他在政治上属于左派,而在军事关系上,他与霞飞将军的冲突犹如公开的秘密,饱受人们的议论。他的命运好似被无情的手握在掌心,轻易地操控着他的去留。
被赶到这样一个荒芜的战场,萨瑞尔将军的命运似乎和另一个人格外相似——巴勒斯坦指挥官艾伦比将军。他们如同被遗忘在历史边缘的棋子,被迫在这遥远的土地上组织作战。
萨洛尼卡远征军于10月25日从萨塞克斯海军基地启航,扬帆破浪,逐浪远航。他们在\赤狮\舰队的护航下,向直布罗陀海峡进发。这支由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以及8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与远征军共同出征,为他们铺开了一条向前的道路。
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穿越地中海,舰队和远征军共同翻越了数百海里的旅程,历时3周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在萨洛尼卡停靠,眼前的土地就是他们将征战的舞台。
协约国远征军的到来,给希腊的总理亚历山大·米特罗斯带来了无比的信心。他坚定地拒绝了康拉德的外交邀请,这位奥匈帝国的军事首脑曾以为他已经在巴尔干的战事中获得了彻底的胜利,结束了奥匈帝国两线作战的窘境。
然而,协约国的突然插手,就像一棵刺进他的心头。在这场角力中,希腊的态度成为了关键,无论对于同盟国,还是协约国来说,都如同悬在天平的一块砝码,微妙的平衡就在一线之间。
德皇威廉二世亲自给希腊国王送去电报,恳请他在这场战争中扶持同盟国,或者至少保持中立。希腊国王答复电报,答应了威廉二世的请求。然而,情势的演变并不像他所愿。
在11月5日,希腊国王解职总理,但在正式下达解职令之前,总理亚历山大·米特罗斯主动提出了辞职。他并未默然接受这场命运的变迁,反而带领他的拥护者在萨洛尼卡和克里特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瞬间点燃了希腊的政治局势。
康拉德以此为契机,策划了一场名为\斯特鲁马行动\的军事行动。
在他的授意下,保加利亚派出三个师和一个旅夺取了名义上中立的希腊西色雷斯地区的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对此,支持国王的希腊第四军被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因此,6000多名士兵未开一枪便投降缴械,任由保加利亚人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