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许华道:“很大,如果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就会导致浮力突然减小,潜艇会失去依托快速下沉,如果不采取紧急上浮的自救措施,那么几分钟之内,潜艇就会跌落至极限深度以下。”
“在海面之下,每十米就是一个大气压,而内孤立波的振幅,达到了三百米,也就是说,一旦潜艇在遇到激烈的内波,且第一时间没有采取措施,那就永远无法翻身了。”
赵章顺道:“那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内孤立波理解为在海面之下的浪潮。”
黄许华摇头道:“比浪潮要严重的多,海浪的回复力接近重力,能量有限,所以不会有太大的振幅,”
“但内波发生在海面以下,除了受本身重力之外,还受周围海水的浮力,与重力相平衡,在同等量级的扰动之下,约束它的回复力要小得多,所以振幅可以非常大。”
“因为海浪影响而造成的舰船沉没事件屈指可数,但几乎所有潜艇的莫名失踪,却都是因为内孤立波。”
叶知寒道:“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内孤立波虽然对潜艇的威胁很大,但我们还是需要考量一下这个是否能够像鱼雷、导弹那样,对敌方潜艇造成致命打击,如果只是有概率的话,这是要不得的。”
黄许华道:“如果我们可以制造出频率足够大的孤立波武器,那就不是概率,而是必然。”
内孤立波的频率,决定着海水层的变化速度。
之所以自然的孤立波所造成的掉深能够挽救回来,是因为其自然存在的内孤立波,变化比较缓慢。
从黄许华的图纸上也能看出来,二十四小时中海水的变化,供给出现的高低温波峰只有四次。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从最低温到最高温的变化,大概在十二个小时。
在这么慢的时间尺度下,潜艇能够提前完成校正。
但如果周期从十二个小时加速到六个小时,则潜艇就会像沉入沼泽一般,彻底失去战斗能力。
而如果周期从十二个小时加速到三个小时,则其骤然的温度变化导致的内孤立波振幅,将会直接结束潜艇的生命。
这么剧烈的海底波浪,足以直接折断龙骨。
如果再快一些,那就足够将潜艇彻底撕碎了。
当然。
因为内孤立波改变的是浩瀚的海洋,海洋绝对不可能视作一个孤立系统,所以在开放的海域之下任何武器的衰减都非常明显。
能够将一百海里的区域的内波周期缩短到六个小时,那就已经是华夏的极限了。
“黄院长提出的想法,你们觉得怎么样?”叶知寒问道。
“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方法。”
钱月林道:“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的雷达探空还可以,但是探海是不行的,西方的反潜声呐直升机技术,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即便是我们发展了这个技术,真正用在战场上效果也不会太好,因为海洋那么大,等我们探测到了,岛舰也基本上暴露在了地方的潜艇反舰鱼雷的打击范围之内了。”
“所以我们干脆也别瞄准了,直接用内波武器把海面之下彻底搅浑让岛舰周围的海域变得干干净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