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经过与几位朋友的交谈,齐颂明算是知道了,这个教导主任有多缺德,他不像个老师。
其实韦帕芗说过,在没接触到国学之前,家条里面的老师一词非常的固定,往往被固定成一个职业,后来学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这个词才有了定性,人人都可以是老师,而老师不一定是老师。
这个事情很快也就传到了韦帕芗的耳中,当然不是齐颂明说的,而是隔壁栋的刘阿姨告诉韦帕芗的。
韦帕芗没有再去学校,他已经通知了齐颂明的祖母,和他的各路兄弟,他要带着齐颂明回来了。
祖母自然是最高兴的,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回意大利的日子,祖母和各路亲戚都会齐聚一堂,在一个不大的房子里面,大家挤在一起。
同时圣诞节这天也是齐颂明的生日,因为具体生日不清楚,所以韦帕芗把这天,订做了齐颂明的生日。
韦帕芗虽然马虎,但是在某些事情上面却很细心,比如说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他都给安排上了,所有的家人都不厌其烦的一起参与。
慢慢的齐颂明甚至产生一种感觉,家的感觉,他们很期待这些日子的到来,说是为了齐颂明,但是却感觉他们对这些节日有着过分的兴趣。
当然包括他们亲手做的---奇奇怪怪的‘中餐’,他们把这个当作一种齐家欢的活动。
可能会觉得韦帕芗如此了解国风,国学,那么他应该中餐不会差把。
但事实是,全家只有齐颂明和祖母吃过韦帕芗做的菜,味道..怎么说呢...人总是会有一点缺陷的对吧。
初一结束,齐颂明就被带上了前往意大利的飞机上。
齐颂明说:“其实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挺有用的,对大多数情况来说”
韦帕芗亲喝了一口果汁:“有效,其实这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优势,也更加的公平,但是什么方式都多少会有效果,这种方法能教育出天才吗?能!当然能教育出天才,但是蠢材,变态,白痴....人憋久了会傻的宝贝,条条框框的东西是双刃剑,人不是机器,单调的信息输入不会带来学习欲望,反而会让人潜意识里拒绝学习,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也是人生,不应该如同工厂里的流水线,学习生涯应该被记住,而不是被人急着丢弃在垃圾桶里的无趣过往!”
他一口气说了很多的看法。
齐颂明说:“原本想要的效果是什么?”
韦帕芗:“有这么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哈哈哈,我一开始以为会像孔子一样,周游的同时学习。”
齐颂明说:“在学业面前,很多书都是多余的吗?”
韦帕芗:“能学到知识的书就是好书,好的书不应该有分别,我是希望你成为一个内在底蕴浓厚的孩子,前面的学习应该是用来养成习惯.学会思考的,不应该本末倒置,大学不是所有学科都高深莫测,大学也只是为了筛选出那些愿意在学科上刻苦钻研的人。”
这个时候的齐颂明还没有多明白韦帕芗说的话,但是他们都清楚,这些流程都只是筛选制度的一环,总是有人愿意用上所有的力气去做好眼前的事情。
这也是齐颂明第一次听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庆幸的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格言不是被用在自己身上。
齐颂明:“我们家没什么钱,应该庆幸能有这样的学习环境。”
韦帕芗笑了:“钱也买不到文化传承,你学会了家里的很多东西,比钱更珍贵,有着厚重的历史,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和暴发户一样呢?”
随后他摇了摇头:“可惜,这个世界上最明白这个道理的大多是那群富饶的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