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府振翅一展,犹如石破天惊,掀起万丈狂澜!
大乾腹地一十四州顿时变得风起云涌,人人自危。
李管事胸有成竹,稳若泰山,行事自有其章法。
短短十余日,便征集治下六十万身强力壮的百姓入伍。
枭雄王者们听闻消息之后,面露不屑之色,嗤之以鼻,一笑了之!
一些乱世名将,纷纷出言讥讽道:
“商贾之人,醉心名利,始终难登大雅之堂……”
“兵贵精,不在多!
一次征兵六十万,空耗饷银粮草无数,此人实非良将也。”
……
更有大儒高呼:“一叶知秋,见微知着。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人主平庸,祸及天下。
古之兵法有云:强将手下无弱兵。
素闻余大郎富可敌国,妻妾成群,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
如今观来,鼠目寸光,色令智昏,昏庸无能,愚蠢至极,不值一哂。
居然命令府中一商贾老奴坐镇中军,统筹大局,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
面对千夫指,万人骂,余大郎一直无动于衷……
一些内心邪恶的草莽王见状,好似发现了新大陆。
使用下三滥的招数,纷纷威胁治下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大儒们。
让他们仗义执言,使劲抹黑余大郎的名声。
可誉满天下的大儒,身赋文人风骨,爱惜羽毛,为了保住名节,宁死不屈。
别有用心之人见大儒皆是难啃的硬骨头,纷纷调转枪头。
威胁沽名钓誉、贪财好色、软弱好欺的文人夫子们。
一些文人墨客为了顾全自家大小安危,走投无路,被逼无奈。
昧着良心,加入这场看不见硝烟的舆论战争。
他们三五成群,喊打喊杀,可劲的诽谤骂不还口余大官人!
寒山书院内的学子,听闻这些子虚乌有,恶意抹黑自家山长的流言蜚语。
内心十分不忿,可他们尚未出仕,名声不显,人微言轻。
面对来势汹汹的口水战,力有不逮,束手无策。
李管事面对诽谤,任凭风吹雨打,他自始至终巍然不动!
麾下六十万青壮,与数万名寒山书院演武堂肄业的学子,组建成五路大军。
此前他们皆是田地里刨食的农夫,未有战场厮杀的经历。
李管事吩咐演武堂学子,对这些士卒进行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
此消息一出,各路雄主听闻之后,纷纷松了一口气!
暗探传回的好消息,令他们多了一年的备战时间。
正所谓:“料敌于先,谋敌在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他们可以提前修缮城墙,重新布置边防兵力。
这些自以为是、夜郎自大的雄主们,聪明反被聪明误!
他们瞧不起商贾之人,小觑天下英雄,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殊不知,商战如兵战,只是看不见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尸骸遍地。
依旧可以令对手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永世难以翻身!
当天下之人,目光聚焦于元、藏以及蛮州之时。
极北冰原之地,两支奇兵,日行万里,奇袭北凉州以及海州。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李管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