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官赵南星传奇

第165章 至暗时刻

王国见南星态度坚决,毫无商量的余地,也不好再勉强。于是又行了一道公文,同意免建牌坊,将银两拨给高邑县,留作赈济灾民之用。

南星看到王巡抚的公文,这才松了一口气。从此,他更加心静如水地专心讲学、授徒,过着恬静自适的田园生活。

高邑县及附近的百姓、乡官、士绅们见南星如此爱护、敬重他们,对他更加感激、敬仰。南星刻印的各种版本的着作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他的声望越来越高。大家虽然没有为他建成牌坊,但他的形象却在人们,心目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万历初年至中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不但竭尽辅佐幼皇之力,而且为万历皇帝留下了一个壁垒森严的边关。那时候,张居正在选拔守边关的将领时,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赏罚分明,可以说,那是九边坚若磐石的岁月,也是将领们回忆起来极为怀念的岁月。

然而,其后就每况愈下了。由于万历皇帝的昏庸腐败,政治黑暗至极。戍守边关的将领,一个个像走马灯似的撤换、调防,皇上听从奸臣谗言,这些忠臣义士不是被杀头就是被投进监狱,或者被降职、革职,不是戴罪立功,就是被调离他任……忠良被害,鸡犬升天,守关将士军心浮动,濒于崩溃。

明朝的祸患主要来自于北方和南方。张居正担当首辅期间,西北边境由兵部尚书书方逢时协助三娘子,选定黄台吉为首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西北边关极为安宁,不但久无战事,且互开边关进行贸易,鞑靼部落还经常派官吏来京城进贡。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过去了。

北方和南方边关局势日见恶化。最先在南方防御外侮的是爱国将领俞大猷和戚继光。二位将领在福建等地大破倭寇,将日本军队逐入海中,彻底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继而是北方的边关危机。能征善战的戚继光被派往蓟州边塞守边。由于他纪律整肃,赏罚分明,治军有方,颇得下级将领和普通兵士们的拥护和爱戴。戚继光守蓟16年,北方边关坚若堡垒。后由于他手下的一个将领杨畏频频向皇上进谗言,攻击、诬陷戚继光,致使朝廷内谣言四起,万历不分青红皂白,将戚继光调往南方沿海,后因壮志难酬,抑郁悲愤而死。

后来,万历皇帝选拔守关将领时听信奸奸佞小人之言,所选之人多是平庸无能、稀泥草包之辈,造成长期边关废弛,祸患连连。

朝廷的腐败无能,给了老汗王努尔哈赤以积蓄力量、统一各部之机,对明朝形成了极大的祸患。特别是“萨尔浒”一战,明军大伤元气,而努尔哈赤军威大振,给东北边境酿成了无可防御的灾难,甚至导致清军入关,偌大个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长达400多年——当然,这是后话。

在戚继光去世20多年后,明军同努尔哈赤及女真各部的战争,几乎是屡战屡败。万历36年,熊廷弼这位叱咤风云、战绩卓着的的大将被选为辽东巡抚。他竭心尽力地治理边关守军,但由于属下军官、地方官左右掣肘,造谣生事,致使军心浮动,指挥失灵,被朝廷解职回家。

11年后的万历47年,被罢官的熊廷弼重被起用,调往辽东守边。因当时朝中奸邪派官吏得势,熊廷弼遭到了无情的诽谤和陷害,后被处死,并传首九边。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