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大明王朝封疆残破——万历一朝,实际上已经敲响了明代必然灭亡的丧钟。
万历42年(1 6 l 4年)叶向高致仕回家之后,方从哲任内阁首辅。他本是个庸庸碌碌、软弱无能、毫无政绩的官吏,对皇上和邪派官吏毫无制约作用。
当时万历的身体已日渐不济。最初不肯出来朝见大臣的原因是,忙于吃喝玩乐,与后宫嫔妃腻在一起,沉浸于温柔之乡。后来,不但不去朝见大臣,就连章奏也很少去看。即使草草看完章奏,不加批示,亲手甩在废纸篓里“留中”。现在更省事了,所有大臣章奏送来之后,他让御前太监统统扔进一间小破屋了事。
边关的残破,内政的败坏,使万历朝后期的统治处于极度的混乱之中。这段时期,是一段“正不压邪”的至暗时期。
“东林党”的官吏们绝大多数被诽谤、陷害,大部分已遭不白之冤被迫“致仕”、“下野。那些少数在朝官员,也难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这些人看到势头不好,只好“韬光养晦”,轻易不敢锋芒毕露。这就给了邪派官吏以可乘之机。齐党、楚党、浙党呈三足鼎立之势。齐党首领亓诗教、韩浚、周永春,楚党有官应震、吴亮嗣,浙党有刘廷元、姚宗文。这三个党派争风吃醋、飞扬跋扈,呼风唤雨,气焰极为嚣张。
这个时期,边关频须额告急,朝廷内部党争四起,把首辅方从哲简直闹得焦头烂额,走投无路,处境更加尴尬。皇上早就没了指望,群臣对朝政完全失去了信心。于是,群臣心中的所有不满和怨恨,都集中在方从哲一人身上。
许多大臣上疏弹劾方从哲枉居高位,尸位素餐,造成朝政如此混乱。方从哲连忙上疏辩解。
然而,群臣劾奏方从哲和方从哲自辩奏章,都石沉大海,再也没了信息。此时,万历皇帝之所以任用方从哲,正是看中了他软弱无能、唯唯诺诺这一面,这样一来给自己减少这么多麻烦。
如果换一个精明能干的首辅,今天一项改革,明天一个法令,左一个报告,右一通请示,简直会搅得他头昏脑涨。想起他登基之初,张居正和冯保对他的提携管教,他简直不知道那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虽然方从哲没有什么本事,却也为他挡掉了许多麻烦事。使他得以日以继夜地在后宫同嫔妃们饮酒作乐,看来还是值得的。
然而,当辽东边疆残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的警报日甚一日,朝廷内官吏却不务政事,贪污受贿,党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朝中大臣的忍耐力已经达到了极限,他们再也不能容忍皇上的藐视和轻慢,再也不能容忍朝廷对大家的敷衍和塞责。
万历7年9月15日,60多名大臣来到文渊阁请愿,他们丢掉了平昔的温文尔雅,一个个污言秽语,甚至破口大骂。
责备方从哲空居高位,白食俸禄,毫无作为,纵容皇上沉溺后宫;包庇奸邪之徒摇唇鼓舌,煽风点火,搅乱朝政;对日益激烈的党争不分是非,不予裁夺,致使互相间争权夺利,造谣詈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