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尊重你,先问你的意见,你同意了,其他人反对,他自然会找其他人。”小六似乎很直白。
“我刚要进宫见你父皇,你陪叔去,说服你父皇,我也没意见。好像我听说贾家人出卖了林家姑娘,朱然应该恨贾家人才对。你说这是什么一回事?”忠顺王不解。
“他已经救了林姑娘,再说,现在他也只提那些小辈,贾家大人的事他不清楚,他也没有贸然开口。”小六说。
“他也够狡猾了,又当又立,又要报仇泄恨,又要做好人。你能说服你父皇,我也没意见。我们边走边说。”忠顺王讥讽道。
小六可不这样想,他明白朱然在真真国有利益关联,那点小怨恨怎么会放在心上。
......
皇帝见到忠顺王和小六在一起,略感奇怪,也不呵斥他。和忠顺王说完正事后,便问他:“有什么事?”
“朱然回京城了,要不要让他向兵部汇报真真国的事?”小六问。
“他有什么话说?”意思是有话直接说好了。
“他认为真真国的朝政很快会掌握在王子妃手上,王子妃就是贾家女,他希望朝廷放了贾家的小辈们。交好真真国,稳定南疆边境。”小六说。
“为什么真真国的朝政很快会掌握在一个小姑娘手上?”皇帝疑惑地问。
“王子年纪还小,国王身有残疾,贾家姑娘是个精明的角色。”小六回答。
“这不是主要的理由,忠顺王,你说说,是什么原故?”义雍帝问一边的忠顺王。
“可能是朱然虚张声势,夸大贾家姑娘的影响力。”忠顺王猜测道。
“不对,是朱然勾连贾家姑娘,已把持着真真国朝政。至少他有这个能力。”皇帝说。
忠顺王和小六都大吃一惊,小六连忙说:“父皇,就算朱然对真真国影响力很大,他也只是求财而已,他的影响力不在陆地,况且真真国也只是小国寡民。”他最怕的是权力猜忌,那是六亲不认的,何况朱然并未和皇家沾亲。
“你担心什么?我又没说要怎么着他,那他为什么不为贾家大人求情?”皇帝反问道。
“可能他不喜欢贾府的大人,毕竟贾家出卖他自己本要保护的林家姑娘,又或者他不想贪功,把解救贾家人的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不想出这个风头。”小六辩解说。
“他倒是滑头,救了那班小孩,他对那头就有了交待,反正朝廷处罚贾府大人是朝廷的罪过,与他无关,倘若赦免了贾府,他也沾点功。”皇帝说。小六却不以为然,反正人家怎么做你都有说法,朱然要是提出更多要求,可能又有另一套更苛刻的说辞。但也不敢反驳。但听父皇口气,应该会满足朱然的最低要求。
“你说真真国是小国寡民,北疆也是地广民寡,为什么打得我们处处防守还岌岌可危?”义雍帝又问。
小六又把朱然的话搬过来说一次:“游牧民族的资源是牛羊,汉人的资源是农田稻谷,游牧实际上并不需要非常高的劳动力就可以得到维持生活的物资,地方他们有了,只要天气合适,一个家庭可以看很多牛羊。但是,他们也有弊端,每次战争,牛羊就必须迁徙,而怀孕中的牛羊实际上这种长距离的迁徙是会大面积造成流产的。跟汉人农业,错过春耕,土地就荒废了是一样的,农业需要人来耕地,游牧民族需要牛羊生产繁衍,两个民族本质上都是在打消耗战,就是看谁基数大,耗得过谁而已。”
“说得好,满朝文武都看不到这一点,都在瞎摸。朕没想到,真正的大才就在身边!”义雍帝拍案叫绝。小六低头不语,忠顺王也不禁刮目相看。
两人出了宫殿门,小六发现自己背后全是汗水。不行,为保小命,还是劝朱然少点回京。最好不回。但是他不回,自己好像又少了点保障和助力,真纠结!
忠顺王也在重新估量朱然的实力,只是奇怪皇帝为什么现在没下手?难道在等机会?还要利用他,用完了再下手?更奇怪皇帝不让朱然在朝廷露面,又有什么心思?看来皇兄是处处设防。权力的学问真是高深啊!
过了几天,果然传来消息,贾府的小辈们已赦免。朱然赶去监狱时,宝玉几个已被倪二接走。是贾芸吩咐的。贾芸找个地方临时安顿他们。很快贾芸又告诉朱然,宝玉一个人出走了,没有告诉别人,他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