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自有自己的消息来处,古语云:兼听则明,偏听则信。更何况是陛下呢?咱们做臣子的,做好本份的事便可,其他的事么,少打听为好。”
“陶公所说,也是俭心里所想,只是此事着实有些奇怪。陶公与我共事,也知我这人的脾性,没有想明白的事,是不敢轻易做决定的。唯有此事,陛下北巡在即,若是没有在此之前清完匪患,怕是我头上这顶乌纱帽,便要不保了。”
“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即使是神明,也不一定敢说自己已经看清了所有的事情,知道了如何去处理。你我是凡人,人力有时尽,从此看,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全部弄清楚的。”
“计将安出?”
“办法从哪里来呢?”
“既然无法看清,那又为何要看清呢?”陶潜提点他。
“我是个愚笨的人,还请陶公说明白些!”裴俭急切说道。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对手的底牌,那我们就要去看自己的底牌,分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然后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陶公的意思是,先做当下,伺机应变么?”裴俭自言自语道,随后眼睛亮了起来,“是了,以不变应万变,我目前还有所疑惑,并非能力所限,而是对手出招太少,我猜不透对手目的所致。但对手总有要图穷匕现的那一天,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着对手主动出击,露出破绽的那一天。”
想通了这件事,裴俭心情大好:“多谢陶公为我解惑!”
“裴公客气,份内之事而已。”
马车停了下来。
“却是到了。”陶潜望着窗外,此时天刚蒙蒙亮,偌大的宫殿俯瞰着整座长安城,仿佛神明。
两人下了车,一同进了宫,来到了前宫的一处偏殿,这里已经聚集了一波人,都是在等着早朝的。
“陶公,裴公!”不少人都来和他俩打招呼。
两人一边回应着,一边朝里殿走去,这里人少,随后他俩看见了御史大夫周衍。
三人彼此见了礼,随后只见周衍不客气地看向裴俭,说道:“裴公,便是你建议陛下募兵剿匪的?”
“正是,可有不妥?”
“前朝募兵,却是为了北击蛮族。今日募兵,却只是为了击溃一群匪寇,裴公不觉得杀鸡用牛刀,劳民伤财么?”
“陛下将要北巡,此也是为陛下安全计!如何算得上劳民伤财?”
“陛下不北巡不就行了?”他大声嚷嚷了起来。
“陛下所作所为,皆是为天下计,不是臣等可以横加干涉的。”裴俭回答。
“不是臣等可以干涉?那我这个御史大夫是干什么的?今日朝会,我却是要向陛下进言的!”周衍大喝。
“周大夫请便!”裴俭只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像是个刚入官场的毛头小子般天真,顿时没了继续争辩和心思。
陶潜大有深意地看了对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