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启奏的大臣们见事有余地,也识趣的退下,在唐文江说完那时,宋终从右侧而出,神色坚毅、十分坚决恳请道:“臣有认为万万不可!”
唐文江示意让其继续说。
宋终言辞真切说道:“如今梁州一战伤亡惨重,处理战后事宜要花费大量钱财物资,不管是俘虏的处置还是伤亡家属的抚恤,都消耗甚大。大旱之下,收成堪忧,恐怕对胡蛮政策难以维记。”
“臣以为首要之事应当是休养生息,等上几年再去实施是为最好!”
“宋爱卿所言并无道理。”唐文江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何荣光见状朝着中间走去,恭敬道:“陛下,臣认为此政应必行。我斗胆问宋侍郎,这次战斗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安定北境区区十几二十年?倘若以后胡人再度卷土重来,甚至是入住中原,我们这些人作古,那又该如何呢?为何不借此机会一举扼杀这个隐患?”
邱浩辰同样跟出来说:“臣以为胡族蛮族现在式微,建立起贸易控制其命脉,在此时是最为容易的。”
“用我们的非战略性资源,换取其战马、牛、羊。并以他之资源武装我之士兵,此乃上上策。”
宋终如同一叶孤舟,无人帮助。
腰挂白玉的常玉腾移位中部,同样开口说道:“那我们有什么值得拿出的商品吗?盐铁自然是万万不能。我们有什么,这是值得思量的一个问题!”
“唯恐有酒,但远远不够。当今之难,并非我等不愿实行,而是如何建立贸易关系,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来买我们的东西呢?”
“如果没有真正利好的东西,臣认为方大人刚刚所言,实是为坐井说天!”
“拿不出有价值东西,对方定然不会同意建立贸易。他们不是傻子,就像盐、铁一般,我们不愿售卖,他们的战马同样如此。而且我们必须保障那利好的东西一定能够钳制整个北境,使其成为不可或缺之物。”
常玉腾言之凿凿,分析的头头是道。
“如今之计,必定要将这些东西牢牢控制,不能让其流露出去。”
何荣光暗道不妙,陛下如今一石二鸟。解决对外新政的同时,又对苏宁的归属进行一个划分。
何荣光虽然很想去实行这个政策,但是拿好友的人生安危和前途做筹码,他不能够接受,甚至让他有些迷惘。
他心里料定,苏宁肯定不会甘于此。
而这些皇室贵族与世家豪强的手段又极为残忍,不知道会做出一些什么。
想到这里,他心中便已是愧疚万分,整个人都看上去有些颓废。
唐文江正色看向常玉腾,心里满是赞赏:“可是宋爱卿刚却也言之凿凿,是我大庆目前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常爱卿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陛下英明神武,将苏宁召进京都。陛下目光独到、见解之远,微臣自愧不如。”
“那苏宁所制取之物无不神奇,若是能为朝廷所用,将会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获取安国济世之资,而定大庆万年之根基。”
“臣认为,有苏宁,钱、粮危机可得暂缓,并且可早日实现贸易互通。”常玉腾不紧不慢的说道。
他紧接着又补充道:“如果燃眉之急远水解救不成,我们还有满朝文武,世家大族,这平定北蛮的万事之功劳,是乃种族大业,卑职以为,诸位定然会为国、为万事太平分忧解难,好记录在史册留名!”
这一瞬间,将整个朝堂点燃。
议论声不绝于耳。
延昌示意安静,众臣这才稍停。
方知趁势站出来道:“当如今,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收归苏宁此人,为我朝廷所用,为万事太平之路开道!”
宋杭贤也跟着站出说道:“如若此人不愿,我等自然也不能强来。”
“臣以为当今首要之计,必是安抚战死士卒家属,并发放抚恤,奖赏英勇将士。”
“在这期间,关于处理苏宁一事。臣认为应当以礼待之,使其心悦诚服的收归朝廷所用。”
“微臣愿为陛下身先士卒!”
宋杭贤微微躬身,诚恳道。
工部工部司在此刻突然向右移位,眼色微红,悲痛道:“陛下,工部侍郎大人早见此人年轻有才,便想招为国家所用。但不论如何派人劝说,那苏宁都是油盐不进。”
“眼中尽是蔑视。工部侍郎亲自去请,结果被那小子打伤?打伤朝廷命官,还望陛下做主!”
唐文江则疑惑问道:“工部侍郎何在?所言是否属实!”
工部尚书此时躬身禀告:“陛下!所言为实,他现请病在家,今日未曾朝会!”
何荣光欲开口辩解,却被文晟拉住。
文晟则起身上前,笑着看向唐文江,朗声道:“当如今,就应竭尽全力将此人请来。庆国以礼而兴,岂能因被打半途而止。如若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滴水尚可以穿石,总归是能够打动此人的。”
.........
何荣光原本以为,大庆现在特有的这些东西,已经足以作为打开贸易的手段,奈何其中牵扯利益太大,反倒是害惨了苏宁。
事实上,就算没有何荣光,苏宁很快也会被朝廷找上门来。当这价值不菲的商品不断向外销售时,皇权贵族和世家门阀就已经盯上了苏宁。
现在何荣光担心的是,苏宁在皇族和世家的关注下,如何才能保全自己。他这辈子能不能走出京城都是问题。
而苏宁宅院外部,藏在暗处监视的人员众多,却也被整的有些颓靡,见苏宁两日没有动静,他们这边日夜站岗,死死盯守。
即便有人换岗,但陪着月亮一起不睡觉,还是非常劳累。
除此以外,另一伙人也试图接近苏宁,但是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退朝后,唐文江同宋杭贤达成分配协议,势必将苏宁留在京都。明面上朝廷派人请,暗地里世家派人监视与绑架。
若是他不从,那就恩威、软硬并施,直到他被迫答应为止。
这些日子,宵禁更加严格,御林军巡逻更加频繁,大量兵马人手守在城门口。
一经发现苏宁要逃跑,就立马缉拿。
何荣光后悔不已,按道理说,他应当赞同招募苏宁进来,但是以何荣光对苏宁的了解,他必然是不可能沉寂于此地的。
他心中不由得对好友的命运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