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兰花接过收音机抱在怀里仔细看着:“哎哟,可真漂亮啊,这个面怎么像是布贴上去的?”
八一也探头看着,收音机正面的上半部分是她熟悉的烟花图案,确实是缎面喷绘。下面那小半部分是玻璃面,左面有三个按钮,右面有一个大圆钮。
收音机的整个外壳都是木质的,前面边框镶嵌铝条,频率指示部分是一整条玻璃在背面上漆制成。后面则是一块纸质后板,上面有许多小圆孔。
“这些小圆孔是干什么的?”三姐庆文真把手指伸进去问道。
“别动,动坏了怎么办?”二姐庆文林把她的手拉了回来,“谁知道干什么的,可能是为了好看吧。”
“才不是呢,那是散热孔······”大哥庆文吉拿着说明书看着回答。“这块板是纸质的······”
“纸做成的,能做这么厚?”老妈兰花很惊奇。
不怪老妈兰花惊奇,七十年代极少见纸质板,就连成条的香烟都是软包装。
“爸爸,现在能听吗?”八一可不关心那些,她现在很想听听收音机的声音。
庆连山摇摇头:“不能,这是电子管的,需要插电才能听。”
“啊?收音机还有插电的?”八一很意外,她以为收音机都是安电池的,没有想到这个红灯牌收音机居然是充电的。
“那家里要是停电不就听不成了?”老妈兰花问道。
庆连山笑着说:“怕什么,等着我从矿上扯根电线,矿上可是从来都不停电的。”
“那能行吗?”老妈兰花有些不大相信,扯电线可不是说扯就扯的。
“矿上的电工已经问过我了,我当时觉得太麻烦就没有答应,现在嘛可以考虑一下,矿上电线有地是,电线杆自己准备就行。等我去山上砍几根松木杆,找几个人埋上就成。”庆连山回道。“我现在是镇子上的职工,用电可是不花钱的。”
八一仰头看着老爸,呵呵,才去了镇子上没两年,老爸就把矿上的实权人物都交透了。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这不就是嘛,辉发河村离镇子虽然不大远,不过也有四五里地呢,说接电线就能给接电线。
不过,八一扒拉着手指头算了算,对庆连山说:“爸爸,拉电线不划算,需要一百多根松木杆呢,还是算了吧。”
“啊?需要那么多松木杆?那是有点不划算······”庆连山眨巴着眼睛,半天才反应过来,拉电线一般都是五十米一根电线杆,五里地可不就得百十来根松木杆咋地。
“要不咱家搬去镇子上呗,这样不就可以了。”大姐庆文革雀跃着,去镇子上多好,想要看电影随时都能去。
“就是,去镇子上住多好啊。”二姐庆文林第一次没有和大姐唱反调。“我们可以去镇子上上学呢,学费都省了。”
老爸有些犹豫,老妈却摇头:“不去,咱家的房子才盖了没几年,还是新的呢,屋子刚刚收拾好。去了镇子上你爸单位也不可能给分房。”
庆连山点头:“那倒也是,就是分了房子也很小,咱们家这么多人可住不开。”
“可是镇子上分房可都是瓦房呢。”大姐庆文革说,她可羡慕人家住瓦房了,辉发河村一个都没有,要是住上瓦房小点儿也愿意。
老妈兰花:“瓦房草房不是一样住,再说了,咱们在村子里住园子那么大,想吃菜进园子就摘,在镇子上没有那么大地方就得花钱买着吃,花的钱更多。”
“哦。”大姐很失望,低下头扒拉着收音机的几个按钮。
老妈兰花把她的手扒拉一边去:“别乱动,弄坏了怎么办。”
“没事,咱们那里也只是偶尔停电,还是能听的时候多嘛。”庆连山坐在车辕前赶着马车笑着说道。“哈哈,咱们家里终于有了三转一响里的一响了。”
老妈兰花高兴地点头:“就是啊,咱家也有一响了。”
八一想了起来,这个时候据说城里结婚流行什么“三转一响”,“三转”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就是收音机。
不过嘛,在农村就不要想这么多了,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那咱家现在有一转一响了。”大姐庆文革又兴奋起来。
“这个一转还不算咱们家的,是公家的,等什么时候咱们自己买了自行车才能算呢。”老妈兰花爱抚地摸着收音机的缎子面说。
买收音机的时候她坚决反对,现在属她最兴奋。
“等你们姐俩上高中时,我就给你们买自行车骑。”老爸庆连山许诺道。
“太好了。”大姐和大哥相视一笑,仿佛自行车已经在眼前了。
八一却知道,没等大姐和大哥上高中,家里就买了一辆飞鸽牌鹰把自行车,是给考上公社重点中学的二姐骑的。
“我秀姐家里有三转一响。”三姐庆文真在一旁忽然说道。
车上的人都是一愣,大姐最先反应过来:“可不是怎么地,姑姑和姑父都有上海牌手表,姑父天天骑着自行车上班,他家还有缝纫机,去年买了一个小收音机,是那种安电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