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兰看出对方是没有做这些工作,开口说,“这个地方非常好,可以同时容纳400人,对成人识字班来说是非常好的。”
对方工作人员的表情好了很多。穆兰又继续说,
“成人识字班每天晚上九点半后才下课,这周围步行半小时内能到达的,不识字的成年人能有多少?
这其中,有多少人能愿意来这里上课,每天两小时,坚持两个月?
他们中,有多少人会在意结业后获得的证书,会需要这个证书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工作人员的脸色比之前还难看了,不过他也意识到,自己觉得找到一个能学习的地方就行,周围居民的情况,调查起来有什么用。现在他也开始担心了。
如果识字班开在这里,周围没有多少人来,或者说来了,上不了几天课就坚持不下去了,结业率会低到什么程度?
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就失败了。
这是个工厂区,有技术的工人是识字的,卖苦力的工人,他们或许多是不识字的,但,做苦力的,是需要倒班的,机器不停,只换人。他们不会有时间来上课。
家属?哪个家里不是三五个孩子要照顾,这里为什么有个这么大的中学,不就是因为这片孩子多,集中嘛。
而且,最需要结业证找到工作的人,并不是这个工厂区的人,住在这里的人家,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个是在工厂里工作。
工作人员想到这里,感觉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这里没有空调。
中午,工作人员和穆兰几人一起,在市中区一个小饭馆里吃的午饭,穆兰和祝涛两人将识字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人员做了交流,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准备工作做得足,可以事先解决哪些问题。
工作人员频频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认真记住并执行。然后说下午的两个地点中,有一个应该适合,另一个,就不适合了,他今天回去再选一些地点。
穆兰和祝涛之所以知道成人识字班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因为华国在几十年前是连续办了不少年的成人识字班,就是为了扫盲。多年、大面积的办班,将华国建国时不到两成的识字率,提高到了超过八成。
识字班在办的过程中,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人是通过识字班获得了工作、有了晋升的基础。有些人是觉得没必要,一直都不去,去了也是聊天、做手工,根本没有学习。
这就造成,很多识字班在刚开始办的时候,只有不到10%的结业率,不是因为来参加的人太多,而是因为中途不断有人上着上着就不来了,根本达不到识字班的开办目的。
各基层组织人员就想尽办法、群策群力,互相交流,不断找方法,就是要让学员愿意来,来就能学进去,学进去就能有成效。
只是当时华国的情况和黎国这里是不太一样的,黎国人口分散,偏僻地区的人甚至几代人都没有去过最近的城镇。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不够,也缺乏那种全力去工作的劲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