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新学问,很多读书人还是看不上的,毕竟士农工商,学习了新学问也只是从事农事和工事而已。
不会对考取功名,当官选仕造成什么影响。
当然也有很多见识比较远的世家,他们得知农事在机械化后效率大大提升,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土地的掌握。
但是在得知机械制作十分耗费钢铁,并且制作成功率十分低下之后,他们对于这事就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大唐目前大唐将士的兵甲全部更换了一遍,而且所有将士都有了铁质甲胄。
加上铁路的建设,需要的钢铁数量可就多了去了,大唐目前还不可能有更多的钢铁产量。
这些就是他们分析后的结果,觉得农事和学问的变化都不会让他们失去现在有用的优势。
李蒙对于他们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比较熟悉的。
后世总能听到国家宣布了什么十分不明觉厉的技术,还说这项技术对于百姓有什么好处。
结果就是在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影响,而是在很多年之后,这些技术润物细无声的进入百姓生活中。
这才让大家感受到了先进技术的实际好处。
而且当时,还有很多人说那些听都没听过的技术没用,浪费的钱财不如捐给山区呢。
在文盲率极低的后世,百姓们都是这样的认知,就更不用说仅有少部分人识字的大唐。
即便是有人能认清事实,他的话语也只能是沧海一粟,掀不起什么浪花。
只能在既定事实之后,感叹一句:当初他就是这么认为的,没有人相信他的预测。
还会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说他既然能预测后果,为何也会如此平庸等说法。
虽说大唐读书人说的话,让普通百姓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只要朝廷颁布了诏令,就会让百姓的想法转变。
毕竟对于朝廷诏令,百姓们还不敢违逆的。
听了这么一大堆建议,李世民也不断地点头,觉得这样的做法十分妥当。
他还继续问道:“这样的做法看起来确实十分有效,那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李蒙又接着说着自己的想法:“陛下,只需要不再透露出新的器械,也不宣布关于工坊里的新成果。
“迷惑世家的视线,让他们以为新学问的本事也就这样,如此才能让他们麻痹大意。
“如今关于新学问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唐,让很多世家都起了疑心,若是把这件事情的热度降低,就能消除世家的戒备之心。
“等到时机成熟之后,陛下便可将所有的变革统统施行下去,打世家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世家的威胁便会被轻松化解,不会成为大唐内部的隐患,让大唐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这难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李世民听完后想到了一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