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天京发动政变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吴天佑的耳朵里。吴天佑知道,李秀成这是表明决心,要重振太平天国。于是,立即指示政务厅杨文才,让他安排杭州日报,以铲除贪官、重振朝纲为基调,报道第二次天京事变。
李秀成的政变,同时也预示了吴天佑和太平天国之间新的关系正在形成,立国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吴天佑便召集政务厅的首座贺黎明、次座杨文才、容闳以及参谋长贾绍明四人,共商立国事宜。
那么,到底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吴天佑到现在也没想清楚。
如果要问政务厅那帮老学究,应该是清一色的帝制拥护者。因为中国千百年来,朝代更替,都是这么玩的,没有第二条路。唯一例外的应该是容闳,他基本应该是反对帝王专制的。至于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制就说不清了。
说实话,吴天佑内心是希望实行帝王专制,最好是吴家可以春秋万代那种。不过,吴天佑知道历史发展的轨迹,这种帝王统治模式,随着社会民智的开化,很快会退出历史舞台。帝王的结局都比较凄惨。自己倒是可以过足帝王瘾,这子孙就得替他还债了。
至于共和制,虽然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但现在却不适合。你在一个文盲超过90%、大家都满脑子帝王思想的国度里推行共和制,那就只能是一个笑话。
就算你不做皇帝,下一个也要做皇帝,中国的袁世凯就是例子。那时都已经到了20世纪了,中国的思想还是这样。现在的中国可想而知。
其实,现在能做的似乎只有帝王专制,然后由自己再慢慢向君主立宪制过渡,最后形成虚君形式的君主立宪制,就和后世的英国一样,这样就不会对子孙有什么冲击。
只是,人们对权力的追求非常执着,自己真要称帝,自己的子孙到时候会认清形势放权吗?别弄个灰飞烟灭,到时候自己连个烧纸的人都没有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现在自己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翻满清统治,把中国领进世界的前列。把失去的领土、能拿到的领土统统划拉进来,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至于称帝一事,自己现在已经是王了,做的事情和皇帝没区别,称帝只不过就是换个名称而已,就留着推翻满清再说也不迟。说不定,那时社会形势变了,称帝就不是唯一选择了。
“王爷,首座他们到了。”
侍女的提醒,打断了吴天佑的思绪。好吧,既然他们到了,就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说。自己一个人在这里瞎琢磨,也弄不出个什么新玩意儿。
吴天佑来到书房,四位重臣已经全到。见王爷驾到急忙起身相迎。
“臣拜见王爷。”
吴天佑急忙伸出左手往下压,示意众人坐下:“诸位臣工都快坐下,我们坐下说。”
待众人入座,吴天佑首先给这次会议定调:
“大家应该都知道,忠王在天京的事了。我们不理其中对错,只说和我们相关的事情。忠王此举,说明他已经接受我的提议,太平天国将在未来三年内整体迁走。我们立国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次召集大家过来,就是聊一聊这个立国的事。
我们究竟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主要是国号、政体。我们是依旧采用原来的‘夏’还是另选国号?我们又采用什么政体来执政?大家先考虑考虑。”
在座的四位重臣虽然没弄懂为什么忠王政变了就可以立国了,但知道忠王这件事和王爷脱不了干系。而且太平天国整体迁走也应该是王爷的手笔。王爷这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把这么大件事给好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忽悠忠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