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梦泽上下找不到一砖一瓦,但却不缺烧制砖瓦的泥土与柴火。
藏书洞曾有一册薄薄的《天工要术》,其中“营造方术”一则,不仅详细的记载了前人建屋筑墙的各种方法,更是生动描绘了陶器、砖瓦取材及烧制的过程,徐福因而得以有所借鉴参照。
他先是在地上挖了一个大坑,而后搜寻溪边的鹅卵石沿着大坑围成圈,一层一层向上,用湿泥堵住缝隙,堆砌成一个烟囱状的高炉。
有炉需得引火,而风则助火势,为使炉膛内的火焰更加旺盛充分,徐福还需要一只可以鼓风的风箱。
将原木刨成两面平整的木板,以木板做成木箱,中心置削磨光滑笔直的木棍,木棍上捆绑两片呈对称螺旋状的宽大扇叶,由一根麻绳环绕牵引,来回拉扯麻绳,便能使之转动,转动时便有风自扇叶间生成,再于在箱上前后两端各开两口,一口进风,一口出风,以竹筒连接出风口,由旁侧通至炉膛内,如此,高炉与风箱便形成一个首尾相连整体。
接下来取木制炭,挖坑,将劈好的柴木整齐码放于坑中,再以大量草木碎屑填充,以湿泥覆盖,封实表面,底留四孔,一孔生火点燃,待浓烟散尽时,便能得到木炭。
与此同时,取泥筛除其中沙石与杂物,将泥土掺水和匀,制成砖瓦泥坯后风干。
一切准备停当,开炉点火,将泥坯放入炉膛昼夜烘烤,如此反反复复积少成多,徐福不仅烧制出数量可观的砖瓦,而且烧制出一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陶质器皿,可用以盛放饮水和食物。
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下,房屋的营造有条不紊,逐渐完善成型。
整个房屋上下、前后的布局,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上下有两层,一层有厅堂与内室,二层有阁楼与露台。
他充分考虑了日常生活的需求,例如根据日照的时间方位不同,分别布置门窗的位置,他又在宅基下挖掘了很多沟壑,埋设陶质管道,管道纵横交错各有分工,有些是用于引水,有些则是用于排水,防止雨水蓄积,也可保证今后房屋内外的干燥与整洁。
房屋大体落成后,他甚至在小溪流上游架起了水车,水车将溪流的清水源源不断的送到住所,通过陶质管道径流地下,如此不必劳费力气便有水自来。
他与琳琅乔迁新居,此后依旧夜以继日忙忙碌碌,铺石以为径,筑篱以为圃,垦荒地,植花草,无不力求尽善尽美。
日复一日,他的石子路已然延伸到云梦泽的四面八方,门前的土地上已经栽种上成片成片的秧苗,篱笆围成的花圃越来越大……
不过是数十日夜,云梦泽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井然有序,一切循规蹈矩,一切安宁静寂,一切欣欣向荣。
山石也好,草木也罢,它们还在此间,一切只不过序列与层次的变化,它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各司其职罢了。
诚然,生命的高贵,不在于是否能体现价值,但只要存在,价值的特性便不可或缺。
这时候的云梦泽,再也不是从前的云梦泽,它不仅更为新颖,也更有活力。
一成不变,是没有意义的。
礼乐之前,大道之初,想来便是如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才是意义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