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秦军甚至都不曾乘舟,脚踩着赵军士卒以及秦国士卒飘浮在水面上的尸体,便渡过滹沱河。
紧接着,桓崎率军进逼顾城。
顾城又坚守三日,徐福率领帅帐继续向北退守大军粮仓所在的中人城。
赵军在此积极修筑防御工事,等待秦军来攻,丝毫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愿,至此秦军停滞在小小的中人城下再无法前进一步。
两军相持至今,徐福采取控制秦军粮道,反复与秦军对峙拉扯,消磨秦军锐气,而后使用避而不战的策略,已经达成既定目标,秦军已然不战自溃。
桓崎无可奈何,军中已经断粮了,士兵开始宰马吃肉,往后将会一日比一日更加难过。
桓崎十分懊恼沮丧,他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原以为李牧分兵井陉,秦军主力很快便能攻克顾城,也一定能快速攻克后方的中人城。
只要攻克了中人城,秦军的粮草便能得到补足,此战依然能获得大胜,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一条滹沱河,加上两万赵军,便阻隔了秦军十数万主力大军整整三日。
这三日是最为关键的三日,是秦军尚能保持战力,斗志最为强盛的三日,接下来的顾城也出乎意料的难攻,攻克顾城向北继续领军,当兵临中人城下时,秦军已经筋疲力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秦军在没有充足粮草补充的情形下,竟是越不过小小的中人城低矮的城墙。
这其实并不奇怪,也在徐福意料之中,经过两战消耗,能够到达中人城下的虽然还有十万秦军,但这十万秦军已经吃完了最后的军粮,十万秦军已经是强弩之末。
此时,司马尚趁机攻克宜安,秦军在赵国最后的根基,被赵军占据。
战报传至两军帅帐,大局已定,此战败了,此战秦军竟然败了!
秦军败了,对于桓崎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眼下秦军西路主力没有太大减员,反倒是赵军偷袭秦军粮道井陉加上滹沱河南岸浅滩一役死伤数万,但这数万赵军并非是白白牺牲,他们成功的阻挡了秦军继续进攻的步伐,也将秦军困在滹沱河北岸。
赵军惨胜,战事远远还不到结束的时候,赵军主力也依然没有得到重创,并且掌握主动随时都有可能改变现在的结果,对于秦军对于桓崎来说,现在最好的选择是退兵。
只是,李牧帅帐近在咫尺,桓崎心有不甘,秦军可以回撤,向南退过滹沱河,绕上大大的一圈,可以回到秦国。
付出这样大的代价,得到这样的结果?
这并非桓崎所愿,即便不说个人意愿,此战对于秦国未来关系重大,一旦此次秦军败退,秦伐赵所有的成果都付诸东流,包括历代秦人为秦国打下的伐赵基础,也都极有可能拱手相送,甚至于秦国辛辛苦苦几十载拿下的上党高地,也会被赵国趁机夺回。
眼下情形,赵国也十分乐于看到秦军撤退。
此时桓崎不得不面临着最后的取舍,舍得不易,桓崎自知连自己都担负不起这样巨大的责任。
一切都出乎桓崎先前预料,战局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这步田地,桓崎所有的选择似乎都是当时秦军最好的选择,然而得到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成败只在一念之间,若是当时选择另一条道路,结果会不会不像现在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