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崎将将下令全军归拢宜安、赤丽二城,忽然有卫兵匆匆自帅帐外跑来,卫兵禀报道:“启禀大将军,赵军已经开始渡河,现在我军正在滹沱河南岸,准备伏击击。”
赵军已经有一部过滹沱河,截断了秦军的粮道,此时赵军再动,似乎有全面进攻的迹象,而且是正面进攻秦军的主力。
桓崎简直不敢相信耳朵,复又问道:“你说什么?”
卫兵重复道:“赵军已经开始渡河。”
一旁裨将问道:“如此,我军是否还要放弃滹沱河南岸阵地,归拢宜安?”
桓崎摆手道:“容我想想。”
桓崎现在的确需要好好想一想,相持至今,事实上每一个选择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然而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无法解脱的魔咒,他每一次选择的结果,似乎都是错的,现在他当真举棋不定了。
依照自己前一刻的猜测,李牧最好的选择便是避战。
因为赵军充其量不过十万主力,已然分出部分兵马遣往井陉偷袭。
现在,李牧敢于公然正面进攻的底气,又源于哪里?
现在李牧公然进军,大张旗鼓的背后一定有蹊跷。
兵不厌诈、真真假假。
粮道被截断,桓崎中了一计了。
前次李牧是用激将法,激他分兵,而使赵军得以见缝插针,从而改变了整个战局的形势。
这一次,难道又是激将法?
正如军报所言,赵军安平及顾城最多只有三万赵军,李牧主动进攻,是虚张声势吗?
桓崎已经做出肯定的判断,一定是。
桓崎想,李牧恐怕是想要趁秦军粮道被截断、士气低迷之际,摧枯拉朽。
未免,太过小看秦军了!
现在桓崎不得不重新做出思考,究竟是固守宜安、赤丽坐等秦国援军到来,还是一举杀到滹沱河对岸,直取赵军帅帐所在的顾城?
固守宜安赤丽固然安全,但会使得战期无限期延长,毕竟是要依靠外援,他并不能确定,外援是否能够冲破赵军在井陉设置的防御。
跃过滹沱河也固然有风险,风险并不会太大。
赵军虽然截断了秦军的粮道,但也分成了两个部分,两个部分距离遥远,一定会顾此失彼。
既然他虚张声势,那便一口吃掉他!
如此考虑之下,孰重孰轻自见分晓,桓崎改变了主意重新下令道:“令大军全力歼灭来犯之敌,做好渡河准备。”
众将官得令,纷纷退出帅帐各自归营布置,此时赵军的进攻还在持续当中,先前在将令不明的情况下,秦军一味防守,现在将令通传全军,士卒们有了明确目标,开始转防御为主动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