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峙?这裨将更加纳闷了,连连提醒道:“我军该当是速战速决才是。”
桓崎不以为然说:“赵军虽然不及秦军,但不知己知彼,如何能继续接下来的计划呢?我选邺城,正是因为邺城距离邯郸城最近,足以迷惑赵军,使之相信秦军要由此渡河进攻邯郸……”
裨将打断桓崎问:“莫非将军还有其他意图?”
桓崎白了那裨将一眼说:“你跟随本将许久,以为本将像是那般单纯的人吗?我所思所虑,必定是事事周全。”
裨将知错,唯恐大将军再怒而连连称是,见桓崎面上表情缓和,裨将心里将将安心下来,不曾想桓崎又说:“还有,尔等务必记牢,以后但凡是本将军说话,谁胆敢打断,军法从事!”
桓崎身边的一众裨将大多是常年跟随桓崎的,桓崎的脾气秉性他们怎能不知?不过是刀子嘴豆腐心罢了。
平日里众兄弟在一起,哪里会拘束这些?他们跟随桓崎多年,难得听桓崎说出这样一句硬气的话,也都给足了他身为统军大将的面子。
这些人也都知道桓崎不易,虽然效力军中却一直未得重用,因此也无有军功,又因为没有军功,处处遭到上官及下属的排挤嘲笑。
桓崎之所以轮落到这个地步,大概是他跟过成蛟的缘故。
他从未在军中担任过主将,也就自然也就没有话语权,虽然在外人眼中桓崎不堪一用,然而在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服桓崎,每逢大战桓崎虽不能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但每每都能料敌于先,并分析对策,几乎毫无错漏。
他满腹才能,只是除了身边亲兵裨将,没有人愿意听他说罢了。
众裨将不知桓崎具体如何部署,也知道不该多问,怕驳了大将军的面子,也怕泄露军事机密,按照桓崎已定的计划,秦军浩浩荡荡开向邺城而去。
……
秦国二十万大军至邺城,而赵军亦尾随秦军至平阳。
邺城为秦军新得,平阳与邺城分别在漳水的南北两岸,邺城在南,平阳在北,两城分属秦赵两方,两军又各自背依城池分列漳水两边隔岸对峙。
秦军至邺城后,便于城中休整,许久也不见秦军有任何抢先渡河的举动,邺城也不修城防一副散漫的状态,似乎是要与赵军打持久战一般。
天下诸国,哪一个人不知秦军向来都是兵锋毕露,很少有被动防守的举动,眼下这般,实在是让扈辄疑惑不解。
想来是邺城距离邯郸最近,秦军此战怕是要卷土重来向邯郸发起进攻,如今龟缩邺城或许是在做最后的准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
此事极有可能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既然秦军位置已经锁定,那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加强防御才是正事,总归是没有错的。
扈辄一面加强平阳城城防,一面令赵军将士在漳水狭窄水浅处建筑防御工事,这些地方是秦军极有可能强行渡河的地方,必须严阵以待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