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崎略有迟疑回道:“此次伐赵,臣对进军路线臣也有异议。
“哦?有何异议?”
桓崎道:“王上兵分三路取赵,很好,沿滹沱河向赵国邯郸北部进军也很好,只是眼下时机尚不成熟。”
“你以为何时才算是时机成熟?”
嬴政隐隐有些不悦了,王翦也曾建议延缓进攻赵国,桓崎如今竟然也不顾临阵弃军之罪,冒险来此与自己说这些,难道他不懂自己的心思吗?
嬴政选择桓崎作为西路主力大军主将,便是相信桓崎一定能懂自己的心意。
桓崎当然明白嬴政的心思,毕竟嬴政是桓崎一手教出来的。
桓崎说:“王上莫要心急。”
“你说的轻巧,寡人如何不心急?”
桓崎道:“王上最终的目的是灭亡赵国,倘若因为心急而事倍功半,这样就太过可惜了,两国博弈,越是到最后,越要沉得住气,臣明白,王上重心全都放在西路,是要截断李牧南下路线,逼迫李牧大军与秦军决战,这亦是王上伐赵的关键一步。”
嬴政有些疑惑了,原来桓崎都明白,那为何还要跑一趟呢?也许桓崎还有话要说。
嬴政道:“不错,寡人正是此意,寡人要灭赵国,也要一举歼灭赵国最后的希望,使赵人永世臣服。”
桓崎说:“臣之意,并非是不攻赵国,也并非不与李牧决战。”
嬴政问:“那你为何说时机不成熟?”
桓崎道:“臣以为,如果王上伐赵,是以与李牧决战为主,如此路线进军的时机,便有待进一步商榷。”
“你且说下去。”
桓崎道:“王上决意与李牧决战之初心亦是为覆灭赵国,当然不能只计一战之利害,而需计全局之利害,此时沿滹沱河进军,的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李牧南下与其决战,然而先与李牧决战便是以硬碰硬,王翦大将军虽然攻克邯郸周边几座重要城池,但赵国周边还是有不少城池拱卫,且邯郸东部尚且留有余地,邯郸周边障碍没有肃清,决战无论胜败,决战以后秦国军力多少会有损耗,对于后续秦国进攻赵都邯郸极为不利,与其如此,不如在与李牧决战之前,先行集中力量扫清邯郸周边的所有障碍,只留邯郸孤城,以此四面围困,再围点打援,同样能迫使李牧南下,如此进攻与直面李牧不同,肃清邯郸周边障碍就简单的多,反而不会造成秦军太大的伤亡,到此时再与李牧决战,如此既能达到歼灭李牧的目的,也保存了实力,同时为秦军进一步的进攻扫除了障碍。”
桓崎说罢,嬴政觉得甚是有理,桓崎并没有否定王翦提出的策略,只是更为细致的补充了秦军与李牧决战前后分别需要做出的应对。
眼下秦军充其量只能做到三面围困邯郸,先行截击李牧尚有一定风险,嬴政倒是想听一听桓崎要如何来肃清邯郸周边,对邯郸形成四面围困之势。
“你既然已有全盘计划,但说无妨。”
桓崎一笑道:“臣自然不会空口白牙来见王上,我意先兵分两路,一路渡过赵都邯郸以南的漳水,攻取了赵国的边邑平阳;另一路出东郡,渡过黄河攻占了赵国的东部重镇武城,如此一来,赵国东、南边境的漳水、河水防线都被秦军突破了,继而邯郸周边被完全清扫干净,再对赵国用兵,如王上制定的进军方案兵分三路,西路截断李牧回援路线,不仅可对邯郸形成四面围困之势,也可以让西路大军安心与李牧率领的赵国大军进行决战,而完全不必担心邯郸周边还有赵军南北夹击。”
嬴政听完桓崎所说,如此谋划的确是要比自己先前自己制定的方案更加细致稳妥。
桓崎说的不错,秦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灭亡赵国,桓崎的方案一石二鸟,虽延缓了灭赵的时间,但无疑是最适用的选择。
嬴政哈哈大笑说道:“寡人果然没有看错你,你对于战场大局的谋划,细节的把握,甚至要比老将军王翦更胜一筹。”
桓崎尴尬说道:“非是臣谋,当年吕不韦令蒙敖取魏酸枣等二十余城,置东郡,便是为了今日之考虑,前人已指明方向,我等后人只管去做便是。”
嬴政微愣,随即叹道:“即便如此,你能体察吕相邦之良苦用心,也是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