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在宁州之南。两地之间,若是按普通马车的行程,不算夜间,大约需要赶五日的路。
襄州也是繁华的。这座城池是往来于京城和江南的必经要道。江南地区产的粮食、茶叶、丝绸、瓷器,以及其他种种进献给朝廷的贡品,都是经由襄州送至京城的。
而宋夏京城及其周围地区的物产,也要南下途经襄州才能被运抵江南。
不管是从襄州到江南,还是从江南至襄州,要么走陆路,要么走水路。若是走陆路,又必定会途经凰山。
凰山在襄州城外,距离襄州城不过数十里地。但是山很高,林也很密,且林中多野兽虫蚁出没。
凰山上的路也只有一条。路窄,仅容一人或一马通过。这座大山屹立在襄州城外,扼守在襄州和江南的必经之道上,宛如咽喉,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
或许是山路难行的原因,亦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近几年来,在这条陆路上行走的人越来越少。
虽然比起水路,陆路能节省将近一半的时间,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做生意的行商,还是更愿意选择走水路。
襄州有湖,且湖泊同河流相通。襄州的这条河名叫襄南河。襄南河一路南流,直接流进江南地区最大的水系江南运河。
除了在严寒的冬季,因为河面略有薄冰,不见行船以外,其余春、夏、秋三季,襄南河上来来往往行船不断,异常的热闹。
在这些往来的船只中,大多数都是货船。船上满载各种各样的货物,有各种粮食、绢丝布匹、笔墨纸砚等,甚至有时候还藏着满载了私盐的船。
不过,在所有的货船中,还是以运载粮食的船居多。
宋夏朝的南、北都有产粮地,但主要的产粮地域还是集中在南方,尤其江南地区。
就比如说,宁州也产粮,并且以种植和收割稻米为主,但是相比于全国,宁州的粮食产量却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整个宋夏王朝的需要。
所以,每年朝廷运往边关各地的军粮,主要还是来自于鱼米之乡——江南。
粮食从富庶的江南地区,经过江南运河、南襄河,被运送到襄州。
然后,这些粮食在襄州中转,向北走陆路,部分进了沿途各郡城州县的粮铺米铺;部分经过官府,持有户部文书,被运抵边关各地,充作军粮;余下的部分继续被运到了京城。
到了京城的粮食,又有一部分流进了开设在京城中的各粮铺、米铺,剩余的则通过种种渠道进入户部。再由户部统一调拔。
至于贡米,则是经过了层层筛选的优质好米,直接被送入宫廷,只有帝王嫔妃皇室宗亲才有资格享用。
所以,在宋夏朝的粮食系统中,有不少粮商就是靠着倒运、售卖粮食发家致富的。柳家,正是其中之一。
柳家是江南地区的粮食大户。随着家族生意的不断扩张,柳家也先后在江南地区以外的襄州、宁州、遂州、秦州等地开起了粮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