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寿这个人从不争权夺势,所以才能得到皇家的倚重,虽然他本人早已经辞去了所有的官职,仅仅只是保留了一个高贵但却空洞的魏国公爵位,却让他更加的超然,反而得到了更大的影响力。
魏国公没有正式的官职,但却在官场上拥有谁都无法比拟的号召力,尤其是那些依靠军功起家的永乐朝新贵,几乎就是把他视为领头羊,始终在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力。
朝廷的春闱科举还没有开始,考题就已经泄露了,以徐增寿的做事风格按说就不应该插手,但他还是插手了。
陈长生立刻就敏锐的感觉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所以他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静静的等待着朱高煦的下文。
“这事应该就是真的,但我却没有证据。”
应该?
这种事情可不能打马虎眼哦,而且你并没有过硬的证据,怎么敢这么说呢?
徐增寿可不是那种操切急躁之人,他的稳重陈长生早就已经领教过无数次了,既然他已经这么说了,那就足以证明此事绝非空穴来风!
“据我所知,锦衣卫已经在开始秘密调查此事了,看样子李芳应该是嗅到了点什么风声。”徐增寿压低了嗓音:“但以我来看,无论锦衣卫能不能查出点什么来,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李芳必然会把这个事情压下去……所以我想让你来查一查这个事情。”
那李芳不仅仅只是锦衣卫的“一把手”,同时还是皇帝跟前的红人,但这位李芳李公公素来低调,而且和魏国公无冤无仇,徐增寿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针对李芳这个人。
他立刻就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事儿可能不是徐增寿本人的意思。
徐增寿是何等老谋深算之人?立刻就明白了陈长生的心思,他也没有打算隐瞒这一点:“这事确实和我无关,但汉王殿下已经找到了我,我就不能继续装聋作哑了呀。”
虽说徐家的地位十分超然,从不在汉王和太子的争斗之中明确表态,但他的出身却必然主动要和靖难功臣站在同一个阵营当中,无论徐家是不是“汉王党”,都一定会被别人看做是汉王一党中的旗帜型人物。
陈长生又不是傻,立刻就明白过来了:科举舞弊案只不过是汉王想要扳倒太子的手段而已。
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是杨士奇啊,不仅仅是堂堂的礼部侍郎和华盖殿大学士,同时还有个很要紧的身份:太子师。
本次科举的主考官是太子的老师,不论他有没有牵扯到舞弊案当中,只要查实了他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到时候太子的势力必然大受打击。
彻查科举舞弊案,只是朱高煦向太子进攻的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就是扳倒太子然后取而代之!
“老公爷,这种事情……”陈长生用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朝廷里的局面,您比我更清楚。长生以为,汉王也好太子也罢,终究只是兄弟之争,我好像不大方便卷入吧?”
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从来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而且陈长生是知道历史走向的,也知道太子会继承皇位,成为下一任的皇帝,这个时候选择站到太子的对手阵营当中,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徐增寿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意:“连你都明白的道理,我又怎么会不明白?但我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呀!”
绝不卷入皇储争夺战,徐增寿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才是最合适的选择,但是很多时候,却是时局所逼身不由己罢了。
徐增寿徐家,早就已经被视为汉王一党当中的扛旗人物,无论本人愿意还是不愿意,那些和他们徐家有着千丝万缕利害关系的靖难功勋家族,都绝不允许他置身事外。
这么隐秘的事情,汉王都能去找他,并且希望得到他的鼎力相助,其实就是在逼着他表明立场和态度。
所以,就算是徐增寿明明知道这是一场天大的麻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在汉王的阵营当中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庙堂之高又何尝不是如此?
“远离是非,长生你是对的。”徐增寿完全就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但是在很多时候,在很多事情上,明明知道不可为,却也不得不为之,我想你明白我的苦衷吧?”
“长生明白。”
“我也知道这种事情不该找你,也不想把你牵扯到是非当中,但有些话我必须向你说个明白才行。”徐增寿说道:“锦衣卫和安北卫本来就不是怎么和睦,尤其是从陈石基和李芳之间的争斗,你得想的更远一些才行啊。”
陈石基和李芳全都是宫里的太监,而且全都是朱棣跟前的红人。陈石基是安北卫的督事,李芳是锦衣卫的督事,虽然这两个太监全都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就好像至交好友一般,其实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点都不少。
只要有机会,不管是李芳还是陈石基,都会毫不留情的把对方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