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指挥,你不要听他胡扯。”康丰年凑了过来,笑嘻嘻的说道:“他说是一千亩,可官庄的情形全天下人都知道,少说也有七八千亩之多呢。”
王大有自称家里有一千多亩地,康丰年却说他有七八千亩之多,对于这个问题王大有只是呵呵一笑,完全就是默认的态度。
这就不得不说起大明朝的官庄制度了——其实不光是大明王朝,历朝历代都存在隐匿田亩数量的状况,而且这还不是什么秘密,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只要是有了功名的人,就可以不纳粮不缴税,就不要说在地方上有点影响力的士绅了,哪怕是最一般的秀才,也可以合理合法的不交税。于是乎,只要家族里出了一个稍微有点功名的人,几乎整个家族的田地都会莫名其妙的归入到这个人的名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不给朝廷交纳各种税负。
这些莫名其妙从纸面上“消失”的土地,就是历史上常说的“隐田”。
人们纷纷把自己的田地归入到官员、士绅的名下,这些田地就从法律意义上消失了,农户可以少缴纳很多一部分税负,而官员士绅却可以把原本属于朝廷的一部分税负揣进自己的腰包,简直就是一个农人和官员双赢的局面,只是亏了朝廷的赋税而已。
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
古代的技术条件有效,根本就无法真正行之有效的丈量土地、统计人口,所以很多官员都钻了这个空子,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很正常很普遍的社会现象。
就算是朝廷知道了王大有名下“莫名其妙”多出来这么多土地也没事,因为还有很多法律上的空子,比如说荒田制度。
明朝初年,为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朝廷就制定了“生地三年不纳税,荒田五年不纳税”的制度。于是乎,那些个官员至少有一百种办法,把自己名下的水浇地、熟田变成不纳税的生地和荒田。
这种事情要说犯法吧,大明却有这方面的律条,要说不犯法吧那就有点扯了,反正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社会现象。
“好家伙,七八千亩田地,光是一年两季的赋税就有多少?”陈长生吃惊的张大了嘴巴:“大有啊,我还真是小瞧你了,想不到你竟然如此豪阔,这几年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吧?”
“我的陈指挥呀,你不要听老康满嘴胡言,哪能赚那么多哦?天底下哪有那么容易赚的钱财?”王大有故意做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虽说我那个庄子确实有不少田地,可我也得找人打理呀,首先就要把田地的数量弄出好几本账,既有给朝廷看的明账,也有给农户看的私账,还有给自己看的暗账,上上下下都要打典,辛苦着哩。”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账目,全都是你一个人打理?”
“我也想找个管事,但是这种事情吧……需得有能让咱放心的人手才行,一来是信得过的人难找,再者就算是信得过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也就只能自己辛苦一些了。”
听了这句话,陈长生顿时心中一动。
“你要是真想找个庄管事的话,我这边倒有个合适的人手。”
“信得过么?”
“是雨儿的亲戚。”
“夫人的亲眷肯定信得过,只是他懂这方面的门道么?”
陈长生顿时笑道:“雨儿这个亲戚,没有什么别的办事,要说做花账,绝对是一把好手。”
于是乎,陈长生就说起了阮大忠这个人。
“他刚刚犯了事儿,日子过的很是艰难,你要是觉得行的话,我就让他去你的庄子上试试。”
“此人能在左军都督府做好几年的花账,把上上下下骗的团团转,给我那庄子做个管事绝对是绰绰有余。又是夫人的亲戚,肯定没问题,有时间让他去我的庄子上吧。”
“那就这么说定了。”
在陈长生和王大有交谈的过程中,晚娘始终一言不发,只是很懂事的摆弄着茶酒。知道二人把话说完,这才笑盈盈的把曲目牌子递了过来:“几位爷还想听什么曲儿?”
“光是听曲儿有什么意思?”康丰年嘿嘿的笑着:“美色当前,总要陪几杯酒吧?”
“只恐姐妹们颜色粗鄙,诸位大人看不上眼呢。”晚娘笑呵呵的招了招手,那几个正在吹拉弹唱的烟花女子纷纷围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