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从朱元璋时代开始的持续不断的北伐,仅仅只是摧毁了黄金家族的统治,把草原上的局面推回到以前的样子,仅此而已。
“你的意见和赵深差不多。”徐增寿不动声色的从桌子上那起了一封书信,很随意的递给了陈长生:“早在收到你们的书信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那边的情形……”
这封书信是赵深写的,而且是通过军驿系统发回来的,比徐静昌的那一封家书更早到达徐增寿的手上。
和徐静昌那封夸大其词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书信相比,赵深的这一封书信几乎没有哪怕一句多余的客套话,纯粹就是就事论事,言语平淡内容详实,客观的描述了发生在阿巴哈尔的那些事情。
说的更准备一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书信,而是一份实地考察报告。
赵深的说法和陈长生基本相同,二人都不认为大明朝可以通过北伐就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方问题,最好不要再单纯使用武力,而是要辅以其他手段,比如说互市……
按照赵深的说法,现如今的大草原上,黄金家族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虽然依旧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早已大不如前了。不能再把草原看做是一个整体,而是应该看做是一个又一个零散的部分。
草原上的那些部族和实力派,大多都拥有自身的利益诉求,要是采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或许会更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互市来实现利益捆绑,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大明朝。
一直以来,中原王朝都把“互市”这样的手段当做是一种赏赐,是对那些友好部族的一种拉拢手段。相对于那些敌对或者是不友好的势力,往往是严格限制商品流通,拒绝让内地的财货进入草原,试图从经济层面进一步削弱对手。
但赵深却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让北方和内地的财货相互流通,形成就一个事实上的利益捆绑,反而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
在这封书信当中,赵深还对自己留在阿巴哈尔做出了解释:他认为现在的阿巴哈尔仅仅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转变态度,但这种局面极不稳定,需要培养出一个更倾向于大明的典范……
“这个赵深,目光之深远,筹划之缜密……”老公爷徐增寿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倘使你能有赵深一半的能力,就算是当即死了,我也是可以瞑目的。”
赵深和徐静昌,根本就两种人。赵深可以不在乎优渥的生活条件甚至不在乎荣华富贵,主动选择留在阿巴哈尔那个“兔子都不拉屎”的鬼地方,徐静昌是万万不可能做到的。
“明天你还要进宫复旨。”徐增寿拿出一副早就写好的书文扔给了自己的儿子:“万岁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还有应该如何回到,我已经全都帮你写好了,你好好的读一读,最好能烂熟于心……”
“是。”
“三儿是何等样人我心中有数。”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家的孩子有多大本事自家最清楚,徐增寿呼唤着徐静昌的乳名,目光中满是慈祥,却不是看向徐静昌本人,而是望向了陈长生:“三儿自幼就游手好闲,不过是个飞鹰走狗的纨绔子弟罢了。我徐家世世代代的富贵荣华,若是交到他的手中连我自己都不放心。好在还有你们……”
“我这人虽然没有家严征战天下底定乾坤的能力,这双眼睛总算没有瞎掉,还算是稍稍有那么一点点的识人之明……”和威名赫赫的徐达相比,徐增寿确实逊色了太多,但他还算是有些眼光,早早就看出了陈长生的本事:“这一趟北行,你和赵深都实实的辛苦了,说吧,你想要什么?”
这一次底定阿巴哈尔的功劳,肯定要落在徐静昌的头上,但徐增寿也不可能让赵深和陈长生二人白忙一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在其他方面做出些补偿。
这原本就是以前说好了的,现在应该兑现当初的承诺了。
“老公爷对长生不薄,能为老公爷效力是长生的份内之事……”
“不要说这种虚头巴脑的客套话。”徐增寿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荣华富贵也好,升官发财也罢,全都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不管是你想升官还是发财,只要是我力所能及,就一定不会亏了你……”
这一次帮着徐静昌“刷履历”,不管是陈长生还是赵深,都帮了徐家一个大忙。就算是陈长生提出一些升官发财的条件,徐增寿也一定会尽可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