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这些东西拿到离家乡不远的矿区去卖,一放下就是落地红。张三不要李四要。不多时,几块钱就到手了。
这个时候的钱很管用。大人们帮人干活,一天除了吃的能捞到2元钱就是好收益。当时肉卖8角钱一斤、鸡蛋卖5至7分钱一个。那么林漠北他们每人手里有几块钱不是高收益是什么?
从此,他们除了学习和帮助秋收秋种外,就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党,要么到山地去挖野生植物;要么就是下田抓爬行动物,使之成为他们发展自我的一条经济渠道。
他们抓得东西到矿区去卖,还是双丰收。因为他们把东西处理后,喜欢到矿区垃圾堆里寻找小铜线、牙膏皮等,赶集的时候把这些凑少成多的东西带到供销社去,同样可以卖得一些钱。即便牙膏皮是2分钱一个,这2分钱也可以买1块米花糖、或买2颗水果糖。在林漠北看来,无论找到的钱多少,只要有收益就是赚取。如果坐下来就是无进润,弄不好还是坐吃山空。他认为,从小养成找钱的习惯,时间一长,就是个富翁。
这天晚上,他们伙伴集中商量,计划把找钱的路子放宽一点,到别的山野和别的田坝去施展找钱渠道,但是不行了,因为天气良好,寨上又要收稻子了。他们既然是放农忙假参加生产劳动,就得服从安排,协助主要劳动力抢收稻子。
生产队长站在公房前面的晒坝里将银鸡一吹,再说几句话,所有大男人就自觉扛起索子扁担下田去收稻子;包着头帕的妇女们在公房前面的晒坝里摆起几张大条桌,来一挑谷子就掼一挑谷子。人多力量大,掼谷子的声音“噼噼啪啪”应山响。
几个老人在捆草,把掼落谷子的稻草捆起来,集中堆成几座小山。
林漠北等很多半大劳动力是编在堆草行业中。他们背的背草,递的递草,堆的堆草。几乎掼完谷子就堆完稻草。
草堆的直径大约5至8米;草堆高度大约10 到15米。收一季稻子要堆成好几个草堆。
草堆堆起来,是等待把小季种下去后,队长再组织大家挥舞连架打草。这样一是将草把中夹着的谷粒全部打落出来;二是把草打柔软,供老牛在无青草时吃着过冬。
打草的时候很热闹。半大劳动力在草堆上拿着镰刀砍草;草堆下,有人抱草丢进打草场,其他所有男男女女几十人站成两排,各排同时挥舞连架打草。
两排连架一起一落,画面优美,声音好听。这成为了当地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林漠北站在高高的草堆上,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望远镜往下一看,发现打草场面非常壮观。
仿佛这是在其它地方难以看到的。这就是家乡的美丽图画。所有社员都是画中的主人。
林漠北再用同样的方式观看另外一个草堆,发现草堆是老师们讲课中谈到的金字塔。想到金字塔,带动他的一连串联想思路。他想努力拼搏,吃苦耐劳,争取一步一步往前飙升,使自己未来的经济像一座宏伟而熠熠闪光的金字塔。
那么,林漠北究竟会不会达到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