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之崛起

第218章 袁崇焕的平辽十策

说心里话,张嫣和现在的天启皇帝很恩爱,皇帝时常宠幸她,夫妻感情好得蜜里调油,还让她生下儿子,不出意外的话,她的儿子就是大明的太子,未来的皇帝,她将是大明未来的太后,名正言顺,不带一丝疑问的。

她的人生已经圆满得不能再圆满了,夫复何求?

可谁让他丈夫是个不消停的主,居然在京师带起了一股纳妾风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皇家也是。

张嫣不知道的是,她那不消停的丈夫,在今天的早朝上,居然又扔了一颗重磅炸弹。

今天的早朝,本就不平静,辽东的宁前兵备道袁崇焕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疏:平辽十策。

在唐山练兵的丁守中也上了一道奏疏:平辽兵事准备。

丁守中给朝廷上奏很正常,作为天启皇帝一手提拔的军事重臣,前兵部运粮官,现兵部练兵司郎中,挂兵部侍郎衔,唐山十万新兵的练兵大臣,向朝廷递上述职报告,确实很正常。

朝廷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兵部上上下下花了很多心思,为的就是练出一支强军,能克制建奴骑兵的强军,所以丁守中写的平辽兵事准备,实属中规中矩。

练兵,囤积军事物资,都属于兵事准备。

引起群臣争议的是袁崇焕写的平辽十策。

这个袁崇焕,之前并不出名,算是东林党的外围人物,但是颇受蓟辽总督孙承宗的赏识,孙承宗任蓟辽总督后,将他调至帐下听用,并且一步步将他提升为宁前兵备道。

实际上现在大明的辽东前线宁远城的军政事务,全部由袁崇焕一手负责,孙承宗大多是待在山海关的。

按照袁崇焕的说法,朝廷对建奴实行的围困封锁已见成效,朝廷现在应该加大力度,把建奴放弃的锦州、松山、杏山等城池重新收复,重新修建修整,一步步向东拓展,一步步压缩建奴的生存空间。

虽然建奴骑兵凶猛,但面对大明的坚城巨炮,严阵以待,建奴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攻破坚城,以骑兵强攻坚城,只会让建奴损兵折将,而加大建奴的损失,不就是朝廷的目的和胜利吗?

况且现在建奴和漠南蒙古部落的关系不和,大明完全可以用这种步步为营逼迫建奴和蒙古人去争抢地盘,争抢生存空间,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们两败俱伤,得利的就是大明。

不得不说,这个袁崇焕是个能忽悠的,他的这些言论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满朝文武受他影响被他感染的绝对不少。

以前朝廷国库空虚,也要硬撑着实行围困封锁建奴的国策,现在朝廷有点积蓄了,更别说皇帝的内帑了,据说比国库富裕得多,所谓财大气粗,大臣们觉得朝廷现在的腰杆子硬了,是时候找建奴讨回血债了。

朝堂上议论纷纷,大多觉得袁崇焕所说颇有道理,步步为营颇为稳重,压缩建奴生存空间,逼迫建奴和蒙古人决战,实乃一石二鸟之妙计。

天启皇帝暗自感叹,袁崇焕这个嘴炮还真有几分功力,怪不得孙承宗对他也是青眼有加,可他很清楚,就算大明不逼迫,建奴接下来的战略,也是要和漠南蒙古部落决战。

建奴只有打服蒙古人,收服蒙古人,得到蒙古大量兵力的补充和加入,建奴的军事力量才能达到征服天下的高度。

努尔哈赤虽然死了,但皇太极的军事水平并不比努尔哈赤差,皇太极征服天下的野心甚至比努尔哈赤更胜一筹。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
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
+友情提示:本作为半架空文,若是想要了解真正的三国历史,请自行穿越!穿越到东汉末年,开局融合枪绝之姜松,胯下白龙驹、掌中八宝玲珑枪。甘宁:“大哥,我堂堂锦铃甘兴霸,你竟然让我刮厕所!”典韦:“大哥,甘宁不好好挖厕所,我已经把他按粪坑里了!”郭嘉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随即暗自低下头继续刮厕所!
九七七
其实我本来是想当纨绔的
其实我本来是想当纨绔的
我穿越到了宁朝一个纨绔身上,父亲可是户部尚书,母亲是京中巨富,妥妥的官二代加富二代。却没想到这双二代竟然让一个心机女耍的团团转,妥妥的是个舔狗?结果自然是被世家公子打的昏迷不醒,让自己穿越过来占了个便宜。果真应验了舔狗,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我既然占了他的身体,自然要为他报仇,不然不符合我睚眦必报的性格。只要报了仇,我就可以愉快的享受人生了。父亲让我当官,我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母亲让我经商,我
观海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李青穿越明初,机缘巧合下拜张邋遢为师,一直过着清闲日子。恰逢马皇后病重,御医束手无策,朱元璋为治好马皇后,派锦衣卫寻找仙人张邋遢。无良师父率先跑路,李青被锦衣卫逮个正着,只能硬着头皮进宫为大明皇后治病,至此开启了他的大明之旅。他曾经历洪武一朝的血雨腥风,也曾卷入靖难之役的残酷战争。他看过永乐万国来朝的风华,也见过仁宣之治的繁荣盛世。他曾做过锦衣卫,也曾入阁拜相。他战过鞑靼、瓦剌,也打过倭寇。他与王
青红
皇室店小二
皇室店小二
穿越到另外一个不同时空的世界,给皇室做经营,富甲一方。匡扶天下,救济百姓。和太子做好兄弟,加官晋爵!点满发展技能,逍遥自在...
益力多乜野味
春秋战国册
春秋战国册
山是山,山非山,善是善,善非善。史即过往,继往开来,以史为纲,江湖再见。
以史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