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建在南京等地的学院,各部门也派出专人去办理,这些城市在大明也算是数得着的大城市,找一片地方建一两所学院肯定没问题,皇帝也不再参与,按照这些大臣们的水平,肯定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天启皇帝给这些学院的院长定的级别是正四品,这个级别相当高了,六部尚书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郎中是正五品,地方上的知府也是正四品。
学院的院长跟知府平级,知府管辖的区域要比院长大得多,这样的设定明显是抬高了学院院长的地位,突出的就是两个字:清贵。
可这一点,正是文官们最喜欢的,大家都是读书人,必须给学院领导一个尊贵的地位。
大臣们一致通过了皇帝的提议,六部下属的学院级别越高,他们手中掌握的官帽子就越多。
至于国子监这个名义上的大明最高学府,一把手国子监祭酒只是从四品,这些事都被这些大臣们忽略了,国子监又不是他们的下属单位,跟他们有啥关系?
现在部办学院才是大明最高学府。
六部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令国子监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这事皇帝显然也是默认的,因为部办学院就是皇帝和六部一起创办的。
自从天启五年的科举考试进行了考试内容的改革,国子监的地位已经下降了许多,因为科考内容增加了许多实用性知识,而国子监是不教授这些内容的,自然而然的,就不再受学子们那么追捧了。
最高学府不受学子追捧,行政品级也不如部办学院高,哪里还是什么最高学府哦。
天启皇帝对这些仿若视而不见,国子监祭酒也不能明着为自己喊不平,以前还是个香饽饽,怎么现在就不招人待见了呢?
皇帝其实是在倒逼着国子监自己做出改变,科考内容增加了,你们教学内容不增加,明摆着还是老脑筋,不思进取,不与时俱进,这样的领导应该让位啊。
果然没多久,国子监祭酒就提出辞官。
皇帝见此人宁愿辞官,也不愿增加教学内容,这样的死脑筋还留着干嘛,根本没有表示挽留,直接恩准。
皇帝也没有提出要求国子监增加教学内容,因为朝中还有许多老脑筋的官员,拼命也要坚持老传统,他不想跟这些人争论,掀起什么波澜,时间会把这些老脑筋淘汰的。
国子监祭酒辞职后,皇帝却没有任命新的接任者,就这么·任由其空缺着,这下国子监没有了带头人,更尴尬了,完全成了一个打酱油的存在。
朝中的人精们琢磨出其中的味道,没人想去惹皇帝讨厌,就这么任由其空缺着,原本人丁兴旺的国子监,竟然一下子萧条了。
主要是这段时间内阁首辅顾秉谦去黄淮地区做钦差了,没了这个机敏的贴心人,皇帝也不太好操作。
要是顾秉谦在,自会体察圣意,找一个开明的官员接任国子监祭酒,主动提出要求增加教学内容,增加国子监教授,内阁和皇帝就顺水推舟批准了,这事就办得非常圆润了。
朝中那些老脑筋只会朝着新任国子监祭酒开炮,却改变不了什么,时间久了自然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顾秉谦这个奸臣有多好用,皇帝一时竟还离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