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之崛起

第183章 奸臣的妙用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是中国百姓普遍信奉的道理,但是以前这个读书,指的就是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现在朝廷给万千学子增加了一个选择,你可以读四书五经,也可以读各类杂书。

是的,此时的读书人认为,四书五经以外的书,统一命名为杂书。

以现代人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学生,都只学四书五经这类书,简直是愚蠢至极,是一种病态,可中国自从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以后,学生确实如此,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历史局限性。

不改变这种历史局限性,国家永远不会真正变强。

原本中国历史上直到民国,依然没有重视理工科类教育,那些受人崇尚的所谓民国大师,大多是文科类学者,理工科类学者不仅稀少,且大多默默无名。

在那个国家民族饱受欺压的时代,社会主流却争相吹捧那些所谓的大师,真心不解那些大师为国家民族做了多少贡献。

这是一种悲哀,是封建社会历史局限性的延续。

天启皇帝半是用皇权强势,半是用利益推动了此次大明教育改革,创办了这么多部办学院,如果他要是想另外成立一个教育部,把这些学院纳入教育部管辖,这件事多半办不成。

首先礼部会反对,教育、考试这些事情属于礼部的职权范围,你把他们的职权分出去,他们肯定要反对。

其它各部因为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利益,也不愿推动。

在大明朝,并不是什么都是皇帝说了算,就算现在的天启皇帝基本掌控了朝政,也办不到。

只有照顾了大家的利益,大家才会愿意跟你一起干。

实际上现在的大明,朝廷这个中央政府,并不是中央集权政府,对下面地方掌控力并不强,这是有客观原因的。

因为交通、通讯的极度不发达,从北京到两广、云贵等边远地区要走一两个月,就算是八百里急报,也要十天半个月。

这种情况,朝廷怎么随时掌握地方?

那些地方官员、地方势力,只要不造反,不闹出大事情,朝廷根本不知道地方上的具体情况,所以才会有“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一说。

新成立的十三所学院,不是全部放在北京,虽然现在的学院占地和建筑规模不太大,但一下子在京师建这么多学院还是有难度的,要搁在后世,这么多学校,都可以搞一个大学城了。

最后皇帝和大臣们一起商量,把民政学院放在济南,刑事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放在南京,农业水利学院放在武汉,工业学院放在苏州,海军学院放在天津。

其它的学院都放在北京。

就算是这样,一下子在北京建七所学院,城里也很难找到可以建设校舍的地皮。

皇帝建议把所有的学院都建在城外,在城郊找地方,尽量把这些学院聚集在一起,他是要模仿后世的大学城。

大臣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建在一起还能方便管理,于是按照这个设想,在京城西北方划出一片区域,建这七所学院。

皇帝一看,这不就是后世北大清华所在的那片地方嘛,这里现在还没有建什么圆明园、颐和园之类的皇家园林,但冥冥中自有天意,大明的大学城居然还是选在这里。

大臣们选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丘陵,有小湖,不是良田,不需要占用更多耕地,周围的自然景观比较好,这种地方适合建校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本明月仙
我本明月仙
明朝天启年间,一个只爱诗词不爱八股文的少年在人生的迷茫中只因一句天命使然而进京赶考,经过坎坷、奇遇居然考中状元,成为天启皇帝的知音、权监魏忠贤的贤弟,从此成就了惊奇、神奇、传奇的一生。
武剑
红楼士
红楼士
穿越红楼,成了宁府私生子。朝堂二帝斗风云,江湖群流百争生。辽东有狼欲吞虎,南洋倭寇不停歇。谁言神州无志士,但平不臣安众生。江山美人皆我欲,不负光阴不负卿。……昌元五年,薛家母女刚入京师,秦可卿尚未命丧天香楼,贾敬还在玄真观修道。与此同时,一名士人,为求功名,从江南水乡走出,步入这江湖天下!
王邥
三国之再世诸葛
三国之再世诸葛
重回三国演义,诸葛丞相星落五丈原,不甘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拉人回魂重获新生。陈亮,一个迷途小书虫,三国爱好者,如何利用系统,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统一中国。如果人生都能重来一次,还会有那么多遗憾吗?可是,人生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不就是那些错失的遗憾吗?
思绪放空
穿越时空之风流皇帝
穿越时空之风流皇帝
这是一个穿越者讲述的故事……
淡看江湖道
农民将军
农民将军
别名:(穿越后叫狗儿)特种兵出身的他,执行任务时意外穿越到另外平行世界的古代农家。一步一步通过自己努力走上辉煌的人生道路。
喜欢响蜜鴷的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