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的看着两篇文章。
吴真实的眼眶显得湿润。
但是,这计算机上机的时间有限。
所以接下来,吴真实擦干眼泪后,继续快速的游览起了其他的知识。
这么一来,吴真实发现,法国似乎是不那么吸收教训的。
在都德的《最后一课》完成之后的45年虽然成功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但是,仅仅过了20年,又丢了。
而且,这次仅仅42天,法军就全线溃败。所谓的防线,完全没有起到效果就缴械投降了。
而在郑先生创作《最后一课》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多个年头。
虽然整个过程中我国确实举步维艰。但是,日军也并不好过——军费已经压得日本本土喘不过气来。长期的远距离作战,整个日本陆军已经陷入泥沼之中。
最终,我们以非常惨烈的代价坚持到了胜利的来临。
继续看网上的相关资料,吴真实发现,这阿尔萨斯,洛林主要语言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法语。
甚至,法国的很多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说的都不是法语。
甚至,还有用普罗旺斯(法国南部)方言写作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于是,这些新的收获使吴真实产生了混乱。自然,这也让吴真实产生了纠根寻底的想法,毕竟,迷雾越多越是催人奋进。
最终,算是找到了阿尔萨斯—洛林进入法国的源头,这是随着法国的扩展在中世纪逐渐获取的两个地方。
自然,法国的很多地方都是随着一代代路易国王的扩展获取的。
这么一来,吴真实显得困惑了。
毕竟,这两个地方虽然也有一段时间算法国的领土,但是主要语言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法语。
这么一联想,吴真实发现这‘韩麦尔先生’的法语课并不是那么合理的一种设计。
虽然,整篇文章内容紧凑。但是,阿尔萨斯—洛林毕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说法语的。
由于这些资料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而且现有的这些东西还无法分辨出谁对谁错,所以吴真实只好继续寻找新的东西。
但是,关键词似乎已经都搜过了?
吴真实发现,对于这个问题一下子没有了方法。
毕竟,迷雾散去还是迷雾,这种情况谁也受不了。
于是,吴真实开始望着电脑屏幕发呆。
虽然windowXP的显示效果已经不错,但是看久了还是会头晕。
揉了揉眼睛之后,吴真实鬼使神差的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阿尔萨斯。
既然开始了搜索,那么还是看看结果把,于是吴真实开始慢慢的翻动搜索页面。
由于选择了每页显示100条,所以拖动显得越来越慢。
不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翻到第二页之后,吴真实发现法国的国歌《马赛曲》是在阿尔萨斯诞生的。
这么一来吴真实算是明白了一些都德创造《最后一课》的背景了。
于是,吴真实就着这条线索继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