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真实自然明白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毕竟,长期以来,同学们似乎都已经习惯按竖排小组的轮流来搞卫生。
不过,很显然,一个小组长对七个组员的掌控非常有限。
这样的搞卫生效率不高,而且打扫的结果全看学生是否自觉。
自然,作为小组长收作业还是能做好,但是对于卫生这事情确实就很难办。毕竟,小组长在班级管理中确实是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所以很多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卫生没有搞好都需要卫生委员亲自来操刀进行补救。
也正因为这样的情况,所以田方虽然鞍前马后,却还是没能连任班干部。
因为,太多的人不满意打扫卫生的情况。而田方也无力去改变这些情况。
于是,吴真实开始仔细回想起这些自小学以来所碰见的这些卫生委员。
最终发现大部分人都很难真正施展开手脚。似乎,卫生委员这个工作确实非常考验人。而大部分的卫生委员,都没法讲这个事情做好。似乎,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班长和副班长协作才能做好这些工作。
回到家,吃罢晚饭,坐在台灯下,吴真实一手拿着笔记本,另外一只手则托着腮帮子。
毕竟,一个烫手的山芋刚刚接下,确实是需要想很多办法才能接住。
首先,将班上的16个小组给标记了起来,接着,教室的平面图也画了出来。
由于初中一年级没有公共区,所以分配卫生工作的难度比起小学有公共区的时候还是要显得简单一些。
自然,吴真实明白,每天如果只安排一组四个人搞卫生,那么还是有点太难了,毕竟工作量摆在那里,四个人搞卫生没有20分钟肯定搞不完。
而两组人则基本和之前的小组人数差不多,所以不一会儿,吴真实就确定了两组一起搞卫生,这样每天搞卫生的人数还和之前一样,但是,有两个小组长分别管理就会让这个过程更有效率。
于是全班16个小组,在搞卫生的时候就被分配成了8个小队,而每个小队都有两个小组长。
自然,由于有了两个小组长,所以剩下的人的任务可以好好区分。
并且,关老师的这个小组似乎有着有难同当的意思,所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人跑路就只能先给其他三人加餐。
随着草图的逐渐清晰,通过草图可以看到整个教室简单的分就可以分为教室前后,课桌区左,课桌区右,走廊四个部分。
自然,吴真实明白,日常的清洁,对于这四个部分扫拖都是必须的。
不过,工作难度自然有所区别,其中比较简单的则是走廊和教室前后,所以搞这两个地方的人不仅要扫,还要拖。
课桌区自然是这个平面清洁工作中最难的一环,所以两个区域都是由一个人扫,让另一个人来拖。
因为,无论扫拖,在过程中都要对课桌进行一些整理,所以这两个地方工作确实会要麻烦些,这么一来就安排好了八个人中的六个了。
自然,最后就是剩下的两个人来整理卫生区域和倒垃圾,而倒垃圾确实还是有点体力要求的,所以这个还是必须由男生来弄。
回顾一番,吴真实发现每组八个人都算是各有任务,并且互相之间要进行配合。而这,基本上算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日常卫生打扫模式。
基本完成了平时扫地的工作制度设计了之后,吴真实开始思考大扫除的时候该怎么设计。
仔细一想,大扫除是个相对立体的打扫过程,而且经常搞整个教室就会显得更清爽。
于是,吴真实首先决定每周五进行大扫除,毕竟上学期每月进行一次打扫除确实是窗户一摸都一层灰的节奏。
整个教室包括了门窗,墙砖以及讲台的打扫清理,所以打扫需要的人手就会多些。
自然,扫地的基础那些人手是必须安排的。而剩下的这些地方,吴真实在思考要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