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赫里福德家族的新年,是在马格德堡,这个堪称历史转折点的地方度过的。在这里,赫里福德家族清点了战利品,将那些军火,武器装备,以及人员全部“慷慨”的还给了施瓦本家族。
反正这些东西,赫里福德家族本身也用不上——那些佣兵出身的家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而那些普通人出身的士兵,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教派,而且他们在南方的摩拉维亚都有着家庭。在赫里福德家族没有打到摩拉维亚之前,他们是绝对不会给赫里福德家族服务的。
人员方面就是这样。而在武器装备方面,在全面换装了拿破仑炮的赫里福德家族看来,那些缴获的火炮全部腐朽陈旧,不堪大用。而在已经改进了冶炼技术,乃至金属合金技术的赫里福德家族看来,那些火炮的材料同样都是垃圾。就算是将那些铜矿融化铸造成钱币,也绝对无法弥补己方损失。而将这些金属融化,重新铸造所需要的花费实际上还要高于重新铸造同等数量的火炮的花费。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火炮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与之相对的,那些火枪与超长枪,盔甲与制服也是同样的道理。
老旧的火绳枪,还有过时了的超长枪全都没有任何价值。而那些燧发枪原本还有点儿用处的——问题是,在赫里福德家族采取了标准零部件,流水线工作制度之后,这些与己方的工具,口径,还有零件不能互相交换,也不对路的武器的流入,不但不会增加赫里福德家族军队的战斗力,反而会给后勤带来额外的,不必要的负担。
这样思考一下,这些火枪与超长枪,军火什么的也理所当然的没有用了。
就是这样,威廉只是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将这些看起来很值钱,很有价值的战利品,全都还给了施瓦本家族。方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装起来,好给赫里福德家族的敌人,也就是那些布立吞人找些麻烦。
而对于威廉来说,真正有用的战利品是这些:物资,钱粮。施瓦本家族的十万大军携带的大量辎重。再然后还有供那些雇佣兵,给他们开工资用的大量的金钱。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外快,可以让赫里福德家族的力量增强。而理所当然的,这些东西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还给施瓦本家族。
当然的当然,那些粮草辎重什么的可以商量——可以用买的。反正赫里福德家族作为世界第一的产粮国,本身的粮食不但能满足自身需求还能大量出口创汇。再加上现如今的这个局势,实际上这些粮草到最后,还是全都卖给了施瓦本家族的。
现如今的施瓦本家族,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一个人类世界强国的身份。但实际上已经是个空架子了。
他的军队绝大多数都是雇佣兵,精锐的禁卫军不是被打垮,就是被打得崩溃。需要更多时间才能重新组建。施瓦本家族本身的财政也已经破产,现如今支撑大军的全部军费都是从南方,伦巴第人的银行家手里搞到的。
除了之前的贷款之外,双方还在商谈另外一笔贷款……只是,因为之前施瓦本家族战败,输给了赫里福德家族的“光辉战绩”,伦巴第的银行家们,对继续贷款给施瓦本家族颇有疑虑。所以说,这一回贷款的条件恐怕不会太有优待。
除了向伦巴第的银行家们贷款之外,施瓦本家族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向赫里福德综合公司贷款。
在控制了偌大的实体经济,发展轻重工业之后,赫里福德家族理所当然开始插手金融业。为了保密……嗯,或者说是掩耳盗铃吧。总而言之,这一回威廉并没有只使用赫里福德家族的名义,而是以波罗茨克的名义,建设了波罗茨克国家银行。负责铸币,收取存款准备金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波罗茨克商业银行,与波罗茨克投资银行两家。
在赫里福德家族有着充足的资金准备的情况下,威廉可以很轻松的拿出上千万帝国金来给施瓦本家族救济,而且所需要花费的利息更低,也没有什么附加条款。这让施瓦本家族更能够接受。
在伦巴第人与威廉,赫里福德家族的资助下,帝国皇帝开始了第三轮的扩军。这一回扩军的对象已经不再单单是佣兵了。更针对那些普通人——当然,更多地还是罪犯,流氓,无业游民。
就好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军队的认识一样。人们认为那些有着产业与工作的人,是国家组成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说如果想要招募士兵的话,最好不要从这些有正经工作的人里面招募,而是要从上面说的那些社会渣滓里面招募。
反正这些社会渣滓不会为国家生产任何的粮食,商品与赋税。正好可以废物利用,让这些家伙当兵,死了拉倒。
这种情况不单单是施瓦本家族军队中,在其他国家的军队中也同样存在。无论是西哥特,阿斯图里亚斯都是一样。反而像是赫里福德家族那样,专门喜欢招募农民当兵的国家,反倒显得非常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