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立冬之后,寒风乍起,水渐冰、地渐冻,万物开始凋零,百姓也要慢慢减少在户外的劳作。地里的粮食早就晾晒完毕,收藏入库,接下来该是庄稼人一年当中最为清闲的日子,俗话说的猫冬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为了感谢老天爷这一年来的照顾,也为了来年有个好收成,庄稼人要在立冬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家底丰厚的人家杀鸡宰鹅,招待宾朋,贫苦人家办不了如此隆重,可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是少不了的。
地方官员也需组织一些列的祭祀活动,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李廷栋作为太和知县,立冬这一日本需去城外的道观上香祈福,可此时此刻的李廷栋却丝毫没有心情去见那些和尚道士,无他,灾民大规模的南下了。
大约在三五日之前,太和城中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出现了来路不明的乞丐,不过太和县的官员们并为把此事看的太重,一到冬季北方的灾民南下乞讨是惯例,或许是今年的灾情严重一点,灾民人数多了一些而已。
前期的疏忽导致灾民潮爆发时,整个太和县陷入了瘫痪,先是大街小巷被灾民占领,然后是城外的城墙根搭起了一条长约数里的窝棚,仿佛这灾民一夜之间就将整个太和县给占领了。
李廷栋来不及怪罪手底下的小吏们办事不利,如此大的难民潮确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纵使李廷栋早有心理准备,可当李廷栋亲眼看到那些衣衫褴褛的灾民时,他还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灾民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灾民的数量大概摸清楚了吗?”李廷栋回头扫了一眼身后的众人问道。
众人先是一愣,谁也没有想到李廷栋会在此时问出这个问题,一时间竟然没有人能回李廷栋的话。
“回禀大人,大约在七八千人左右,其中六成为男丁,四成为妇孺,灾民多来自于河南。”就在场面一度尴尬之时,李廷栋身后的人群中有一年轻人站出来回答道。
李廷栋定睛一看,此人倒生的一副好皮囊,棱角分明的脸庞,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特别是颌下几缕长须,平添了几分儒雅,李廷栋自认为不丑,可在此人面前一比较,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哦,你这数字如何得来?”长得帅没有错,如果这人想凭着长得帅就可以胡说八道,那李廷栋可就不客气了。
“回禀大人,灾民数字是我向守门的兵丁们打听得来,灾民前几日每日进城数百人,这两日人数激增,每日进城达到两千余人,一番计算下来在总人数七千余人左右。”那人不急不缓,有条有理的回答道。
“那你如何知道这些人男丁和妇孺的比例?”李廷栋继续追问道。
“随意抽取一百人,多数几次就知道了。”那人小心回答道。
李廷栋没想到在这大明朝还有人知道统计概率的学问,顿时好奇心打起,正想再考校一番的时候,李廷栋发现众人对此人的目光多有不屑,甚至不少人眼观中夹杂着丝丝的鄙夷。观其行,察其言,李廷栋觉得此人确有几分才具,可一个衙门内如此多人对他充满鄙夷之情,李廷栋不由的按下考校的念头,点头称赞之后领着众人继续巡查下去。
一行人出了城门之后,来到城墙根下的窝棚,短短数日,灾民们为了避免露宿野外,找了各种树木竹竿就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搭起了一个人仅能容身的窝棚,灾民的吃喝拉撒全部集中在这一小小区域内,微风飘过带来阵阵腐烂的气息,惹得一行人纷纷掩袖遮蔽,可看到领头的知县大人并无如此动作,只得又纷纷放下袖子,强忍着恶心跟随在李廷栋身后。
一路行来,李廷栋的心情是越发的沉重,灾民们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灾民们逃难至太和,以为脱离了河南就能逃得一条生路,可到了太和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太多。
灾民人数太多,而施舍的食物又太少,加上太和这几日天气骤凉,雨水增多,不少灾民已经开始染上疫病,若不妥善安置,这七八千灾民基本上熬不过这个冬天。
一路走一路看,李廷栋一行人花了大半个上午方才转遍了整个难民营,回到衙门后众人来不及休息,李廷栋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
“情况大家都已经看过了,说说吧,都有什么好的建议。”回到县衙后,会议一开始,李廷栋就开门见山的问道。
“既然没人回话,那我就点名了,丁大人,你是本县主薄,也是太和县的老人了,说说吧,有什么好的想法。”李廷栋看着眼前右手边的丁乐和问道。
“灾民日益增多,一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社会动乱,流民盗贼四起,不可不慎也。如何处理,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第一是得食,第二是有居,第三是得归。简单来说就是给灾民找吃的找住的,最后待灾情结束安然送灾民离开,当然得归是救灾后期的事情,当务之急是给灾民解决第一条和第二条。”太和县主薄丁乐和清了清嗓子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