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明古

汉一百一十五公孙弘 卫青封侯

八月,庄稼出现螟虫灾害。

这一年,汉武帝刘彻征召官员百姓有明白当世政务,熟知古代圣王治国之术的人到朝廷做官,沿途各县相继供给食物,命令应征者与各地进京的“上计吏”一起同行。

菑川人公孙弘在考试回答说:“臣听说尧、舜之时代,没有尊贵的官爵和奖赏而百姓互相勉励行善,不重刑罚而百姓不犯法,君王为百姓做出正的表率,而且对待百姓讲究信用;一个朝代的末期有尊贵的官爵和丰厚的奖赏,但是百姓却得不到劝勉,设立了严酷刑法却不能禁止违反犯罪,当时的君王本身不正,对待百姓又不讲信用。

用丰厚奖赏和严酷的刑罚,还不足用来劝人行善、禁止作恶。必须靠信用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就能各司其职;抛弃无用的妄语,就能知道事情真相;不制造无用的兵器,就能省下赋税;不在农忙时节征发百姓,不妨害民力,百姓就能富裕;有德之人受重用,无德之人被罢免,朝廷就会尊贵威严;有功之人升职,无功之人降职,群臣就会明白退让之道;给予奖赏与惩罚相当,就能制止犯罪;给予奖赏与贤能相符,则臣子就会劝勉。

这八项,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天下百姓,让他们从事生产就不会发生争斗,事情得到合理处理就不会怨恨,让他们知道教育知道礼义就不会使用暴力,君王爱护百姓百姓就会亲近君王,这是统治天下的当务之急。礼义是百姓甘愿服从的;再用奖罚和刑罚推行礼义,百姓就不会触犯法律了。

臣听说:“气同则和,声比则应”是气味相同就和谐,声音相近会互相感应。君主在上使自己行为符合德义,百姓在下就会与陛下和谐,所以心和精神相和,精神和形体相知,形体和声音相和,声音和天地就能顺应以和了。

所以阴阳调和,风雨适时,甘露降下,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茁壮稻谷生机勃勃,红色瑞草萌生成长,山不光秃,湖泽不干涸,这是天地安和最佳状态。”

当时参加对策考试有一百多人,太常奏报考试成绩,把公孙弘成绩列为下等,对策呈给汉武帝,汉武帝擢升公孙弘为第一名,官拜公孙弘为博士,在金马门等待诏命召见。

齐国人辕固,年纪九十多岁,也因为贤良被征召。公孙弘斜着眼看不正视辕固,辕固说:“公孙子,务必合乎正道的学说来讲,不要歪曲学说来迎合世俗。”

诸儒者大多妒忌毁谤辕固,辕固于是以年老辞职返回故乡。这一年,巴、蜀四郡开凿山险连接西南夷道路,千余里外转运粮饷。过了几年,道路不通,修路的士兵疲惫饥饿、遭受炎热潮湿死者有非常多;西南又多次造反,调集军队去攻击,军费开支以巨万计算而无功而返。汉武帝很担心,下诏派公孙弘前去该地调查情况。

公孙弘返京报告此事,极力批评开通西南夷没什么作用,汉武帝不听。

公孙弘每次朝廷会议,陈述事情的头绪,让汉武帝自己抉择,不肯在朝廷上直言进谏,据理力争。

于是汉武帝观察公孙弘为人敦厚谨慎,善长辩论,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府公务,会用儒术加以文词修饰,非常欣赏,一年之中迁官至左内史。

公孙弘向上奏事,遇到汉武帝不同意的情况,不在朝廷上辩论。经常与汲黯在汉武帝空隙时间禀告公务,先让汲黯提出问题,公孙弘在后进一步补充,汉武帝经常听的很高兴,提出的意见也都采纳,因此日益地位尊贵且受汉武帝宠信,公孙弘与公卿约在一起商议事情,到汉武帝面前,违背之前全部约定用来顺应汉武帝的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捡只英灵做妹妹
捡只英灵做妹妹
【一帝四皇通缉令】参赛作品
无相法师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三国从黄巾小兵开始
张燕穿越到了汉末乱世,成为邺城内的一名黄巾伤兵。此时,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开始遭到了官军的迎头痛击,在卢植的指挥下,张角连战连败,眼看城破在即。张燕本人却因深受重伤,无法行动······
温湛
三国之再续雄汉
三国之再续雄汉
新书《汉末孤峰》已发,希望大家移步收藏一下。孤峰独瞰万重山,野鹤闲云不胜寒……
冬天里的瓜
大国戏子
大国戏子
那一年,他风尘仆仆入京,堂上人人称儒,他却说自己是个戏子。人道是,戏子误国,他却坦然笑之。时天下纷乱日久,他执剑入朝,既然儒生无能,就让他这戏子救国。
执笔画事人
圣殿之剑
圣殿之剑
“即便这把剑不是被主所创,也曾以祂之名塑着世荣耀。”---【纯粹的中世纪文】【无穿越】【无金手指】【考据严谨】---1291年,在阿卡沦陷之后,十字军失去了耶路撒冷王国最后的堡垒,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便会被马穆鲁克人彻底赶出圣地。---一名失望的圣殿骑士决定时隔多年后带着他的宝剑重新回到匈牙利,然而,他没能在他的家乡找到平静,统治了匈牙利王国数百年的阿尔帕德王朝奄奄待毙,新的乱世即将开启……---他
绿皮大只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