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寿宁侯

第445章 新吏法

弘治九年,大明是在一片忙碌中度过的。

全国各地,南起交趾,北到大漠,到处都在搞生产、抓建设,举国上下忙的热火朝天。

如今的版图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仍有很多人担忧,是否会出现前交趾都司那般,若是在统治问题上处理不当,必会内乱不断,到时候劳民伤财,最后不得已只能放弃。

对于这些守旧的臣子而言,好大喜功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好皇帝,因为皇帝动作太大,底下人就得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累的跟狗一样,出了问题还要背锅。

相比之下,还不如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每日喝喝茶,聊聊天,工资也不低。

反正新打下来的疆土跟自己也没关系,何苦呢?

现如今,天塌下来有靖王顶着,人家怎么说,咱就怎么干,其他的不需要操心。

然而,令所有人不解的是,新开拓的疆土之内并没有出现叛乱,相比造反而言,可能是……大家更喜欢赚钱!

能吃饱饭,手里还有余钱,为何要造反?

就算将交趾都司恢复成安南国又能如何,会比现在的生活还要好吗?

百姓可不傻,这笔帐心里算得清楚。

大明的发展势头越猛,内阁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就更多了,本来受排挤的焦芳都给分配了大一堆工作,可还是捉襟见肘。

刘健每日忙的焦头烂额,这一日,又拿着一大堆折子前往文华殿。

“殿下,关于宁波港扩建一事……”

张鹤龄摆了摆手,说道:“刘大人,这些事你跟户部工部商量就行了,过程没必要说的那么细,我只看最终的结果。”

“殿下!”刘健皱着眉头说道,“老臣知道你这里也是忙的不可开交,但是这么下去,不是个办法啊!”

张鹤龄放下手中的奏折,抬起头来,说道:“怎么,你们又缺人手了?”

“是啊,根本忙不过来。”

“内阁五个人,还不够?”

“远远不够!”刘健摇摇头,说道,“不但是内阁人手不够,各部堂、各衙门都是捉襟见肘。”

张鹤龄沉吟片刻,然后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件事,刘大人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谷大用,上茶!”

谷大用赶忙吩咐人搬来座椅,又沏了热茶上来。

刘健坐下,端起茶来抿了一口,然后说道:“现如今所有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事情依然越来越多,人手不够,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增派人手了。只是如何增派,如何选拔,还需殿下指示。”

大明的人才选拔机制是科举,三年一届的科举,能中进士的不过三百多人,这些人增补进来,也只能补上退休人选的空缺罢了。

“刘大人可还记得,今年第一次大朝会上,宣布的新吏法?”

刘健点点头,说道:“记得,自今年元月起,地方衙门扩编吏员,做起事来倒是不愁人手,关键是官员数量不够,总不能拿吏员来顶吧?”

张鹤龄反问道:“如何不能?”

“这……”刘健愣了一下,说道,“官和吏,怎可相提并论?”

虽然朝廷颁布了新的吏法,但是在大多数人眼中,官和吏之间,仍然存在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一日为吏,终生为吏,永远没有出头的那一天。

秦汉以后,本乡任官基本就被禁止了,所以地方官基本就是外地人,而地方吏肯定是本地人,所以既互相配合又彼此隔阂。等混热乎了,三年一考评,无论好坏都要挪窝,就是防止蛇鼠一窝。

刘邦当年就是吏,萧何是官,勾结在一起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虽然同样在衙门里办事,官与吏之间实际上等同于官和民的关系。官之所以为官,在于可以管人,掌握他人的命运,包括吏的命运。吏是做事的,比如班头、文书先生、账簿先生、师爷、仵作等等,与其说是管事,不如说是做事,而且是按照官的意思去做事。

官必须有自己的执政理念,而吏则不需要。

从培养制度上看,无论是否八股,对官的教育主要侧重理论和道德,而吏则基本不教育,但是有选拔,完全看办事能力,理想的组合就是所谓的“清官能吏”。

官的地位当然一般比吏高得多,古代地方官起码也是县官或县丞,百里之侯,不然信息不对称,镇不住吏,也显示不出外来的中央权威。但因为不熟悉实务,真要有什么大动作,立山头搞分裂什么的都比较困难。

官吏分开,问题也随之出现。

官是科举考来的,只会经史子集,吟诗作赋,至于财政,经济,司法,一窍不通,也不需要通,因为……科举不考这些啊!

所以,这些具体的事务全部由吏去做,但是吏又没有身份,就形成官员不管事,管事的又被人看不起,大家都不愿意为吏,朝廷只要去抓壮丁,抓到谁算谁,长期以往,办事的人越来越不靠谱。

苏洵《广士》有云:“武夫健卒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史贱吏而贤则用之。”

可见古人对吏的理解,没有一丝掩饰,赤裸裸的贱吏!

新吏法出现之后,情况才稍稍有些改观,地方衙门涌现出一批新时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吏员,这些人读过书,有眼界,而且既然愿意加入吏员行列,就是看中了新吏法,希望有一天可以从吏员的身份升到官员,混出点名堂来。

这一批新吏员,是有真才实学的,而且,干劲十足,所以,举国上下的大小官员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反而是地方衙门的办事效率最高,远远超过高官衙门。

由此可见,新吏法还是起了作用的,现在关键问题在于,这一批吏员将何去何从,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如果这批吏员最终获得晋升,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读书人踏入吏员的行列。

可是,如果朝廷无法兑现承诺,无疑是在天下人面前打自己的脸。

这才是最可怕的,一旦朝廷的公信力大大降低,以后再颁布什么法令,就没有人认真去执行了。

所以说,无论如何,新吏法必须落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纨绔小将军
纨绔小将军
陈昕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成了楚商国平远大将军的独子,京城知名纨绔一枚。陈昕欣喜不已,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纸醉金迷、妻妾成群、挥霍无度的纨绔生活,却没想到躺平不易,一切都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刘大咪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我是正德小迷弟,我为正德洗洗地。朱寿大将军驾到,尔等速来见驾。一个明武宗开疆拓土的故事,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朱厚照。
煜煜吃鱼鱼
我家后山是清朝
我家后山是清朝
后山的山洞后面居然是清朝,落魄的胡林有钱了,有美女了,有···列强算啥,我有现代的科技,有世界发展的“预知”,都颤抖吧!诸天星辰,御统万界!!!书友1群(319230259)小说交流群(320734773)
好安逸
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亮剑》前传之魏和尚传奇。------战场上的局面非常混乱,攻守双方都是人头攒动,每一刻都有人倒下或者爬起。在这种情况下,狙击手想要锁定某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小次郎在低处打高处,视线时时被自己人挡住,开枪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但是小次郎愣是在人堆的缝隙中,找到了一次射击的机会!魏和尚的反应何其迅捷,在看见那团枪口焰光的同时,本能地身体快速往后一仰,只听得耳边“嗖”的一声,一颗子弹就擦着他的眉
满天风雪莫愁
三国化学家
三国化学家
“嘭——”的一声,化学老师徐忠杰实验失误,试管炸裂,破碎的玻璃片,划到了他的颈动脉……结果穿越到了三国时代;emmmm,那就教教诸葛亮如何配制火药吧!“不对,我要拯救三国时代的各个名人!郭嘉不能死、周瑜不能死、诸葛亮更不能死!至于曹操、刘备、孙权等流……”于是,徐忠杰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的三国我做主!
沐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