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多少事

第六百一十章 讲武堂

“他们可会允之?”王猛目送顾陆两人离开,负手施施然问道。

杜英仍然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没有动,长舒了一口气,刚刚的碰面,时间并不长,但是个中心理博弈,却是格外的激烈。

想要一开始就掌握话语权并且直接压住这两个吴地世家之中的佼佼者,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听到杜英呼气,王猛心中了然,也跟着一屁股坐下,趁机偷一会儿懒。

所谓的公务繁忙,实际上更多的是杜英找了一个送客的借口罢了,不然的话,对于杜英开出的条件,顾陆两人肯定会想办法谈虚实、摸底线,并且抢夺谈判的节奏。

所以杜英干脆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至于公务,参谋司成立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分担这些公务压力的,所有的公文都要经过参谋司筛选、分类并且将最重要的一些递上来。

参谋规划军事,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太守府的官员任命可以满足各方的需要,但是参谋司的人选,从来都是杜英和王猛亲自选拔、背景干净的北方士子,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利益完全和太守府捆绑,前路也都掌握在杜英和王猛的手中,能力还是其次,忠诚度最有保证。

若非如此,那如小山一样的公文,他们两个累死了也看不过来。

“刚刚所说的讲武堂,是真的?”王猛接着问道。

杜英点了点头。

王猛无奈,此机构,他之前是真的没有听杜英提起,不过听杜英三言两语之间表露出来的意思,也明白,是和关中书院以及杜英打算开办的培养工匠的书院相同的机构,只不过授课对象有所变化罢了。

所以王猛也是从容的打了一波配合,陆纳和顾会显然没有看出来,这个名称甚至都是杜英今天才捏造出来的。

若让他们察觉出来,哪里还会相信杜英所说的任何一句话?

“仲渊打算以后就以此为选拔人才的方式?”王猛接着问道。

“书院培养,再加上考试。”杜英微微颔首。

“世家可会允之?”王猛撇了撇嘴。

虽然世家子弟仍然可以通过这个途径进入书院,再进入官场,但是终归是要学习,是要通过考试的,是要和其余各家竞争的。

他们又怎么会允许?

更不要说现在进入书院的,恐怕还不只有世家子弟。

关中盟坞堡中的各家子弟、商贾子弟,也都在关中书院里,难道日后关中书院就要对他们关上大门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世家,这些才是杜英的基本盘。

因此这些世家眼中的寒门甚至是贱民子弟,一样能在书院之中求学。

自然也就一样能参加考试,争夺名额。

世家平步青云的路被截断,岂不是等于要了他们的命?

王猛逐渐理清了杜英的想法,越想越担忧。

他并不喜欢世家,因为他是一个家破人亡的世家子弟,比寒门混得还惨一些。

但是他也知道,现在想要坐稳一方,又怎么能没有世家的支持?

“这里是关中,不是江左。”杜英从容说道,“不愿意,大可不要来。”

王猛不由得笑了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谍战:芒刺在喉
谍战:芒刺在喉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小教官
进击的崇祯皇帝
进击的崇祯皇帝
历史系大四学生朱由哲因为在万岁山上的那棵歪脖子树下躲雨,因为遭雷击而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灵魂一起穿越到了崇祯十七年。两人从相互看不上到相互合作,挡住进击的李自成大军,与多尔衮在京畿地区决战,重塑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人生在世,唯有向前不断进击。不属于爽文,对明末的情势有不少介绍,进度较慢。
太白醉
三国江湖路
三国江湖路
我姓曹,叫曹盖,不是晁盖,是曹盖,你把你那舌头掠直了再说。曹盖带着水浒英雄打三国。关羽关胜谁厉害?都是豹头环眼的张飞林冲谁更猛?
神秘猪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炊烟笠民之沧桑岁月
网上少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讲述了一段孤高、悲凉的近代故事,站在百姓的视角揭示人性、诠释近代历史没落的根源,思想性、艺术性堪称经典。书中记述了“炊烟笠民”寻常百姓的爱恨情仇,颂扬善良、忠贞、不流俗、不谄媚的有志之士,抨击荒淫、贪婪、不修德、不向善的衣冠禽兽,于沉默中孕育着革命的思潮。全书主旨抑恶扬善,文风古朴典雅,情节一波三折,是莘莘学子洗濯磨淬、提高文学素养的优选书目,是芸芸众生谦冲自牧、培育家
半笔煊章
尘心记
尘心记
少年鲜衣怒马,征战天下,但王朝变故,天下纷争,少年意外迷失,经历种种,三年后,又是一个新的世界···
烨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