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带着善行前往,发现大家都已在聚在一起。冯孝诠的号召力在这一带看来是比较强的。义净觉得,自己是一个个人意志力比较强的人,但冯孝诠的言语能够让他迅速产生信任,并离开广州到岗州,也在说明冯孝诠的能力。义净也很奇怪,为什么冯孝诠能够让自己足够信任?只因为一路上冯孝诠他们从头至尾处理事情都很妥帖吗?看着冯孝诠,义净想到了一个人,当今武皇后。按道理,这两个人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紧密的联系,但义净就是将他们俩联系到了一起。义净很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将他们俩联系到一起,但还没有头绪。
冯孝诞、冯孝轸和在岗州的宁氏、彭氏等人纷纷与义净见礼,这时候,义净才发现,不仅冯孝诠是龚州刺史,他的两个弟弟也在广东广西一带也是刺史级别的长官,宁氏和彭氏都已是朝廷四品郡君。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冯孝诠笑着问,“没有想到我家三兄弟都在地方任高级长官吧?”
“对朝廷的事,贫僧不了解。”义净淡淡回答。
“嗯,也是。”冯孝诠说,“我们和你们是两种类型。朝廷对我们委以重任,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倚仗。我们家族在两广一带有着不错的影响,只要我们忠心于朝廷,朝廷便不会随意插手我们的具体管理。”
原来是这样!义净终于明白,为什么冯孝诠他们与他接触的其他官员不完全相同了。原来,他们并不是常常调整管理地方的那一类地方官,而是长年在某些地方任职的地方官,他们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远比其他官员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紧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地方事务的处理更用心,和地方百姓的关系处理更细致。如果不是遇到了冯孝诠他们,义净大约只能理解县官不如现管,却无法理解原来县官也可能是现管。说白了,如果唐朝的实力强,冯孝诠他们是朝廷的地方官,万一唐朝的势力衰微,冯孝诠他们可能又变成守护一方的地方霸主了。只要他们实力强劲,这种关系就基本上是笃定的。因此,冯孝诠他们并不在乎谁当全国的主宰,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守好自己家族对地方的掌控权,并与朝廷之间形成比较良性的互动。
看清楚了这些,义净更笃定他信任冯孝诠是判断无误的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冯孝诠他们请义净为两广的人民祈福,当然也包含请求义净为他们冯氏家族的繁荣昌盛祈福,义净带着善行一一照办。而冯孝诠他们全家上下也竭尽所能地为义净他们提供各种各样地珍奇果蔬,让他们品尝。为了让义净他们出海旅途更为便捷,他们更是根据打听到的信息,为义净准备了不少海外生活必备的物资。
在写给慧智禅师的信里,义净对冯孝诠的精明能干大加称赏。毕竟,如果稍微想想,就能明白,冯孝诠他们对义净的供养,可不是简单的供养,而是一次长期投资,一方面向当今圣上和皇后表达了对朝廷的忠心,一方面借助义净与南方诸国之间形成了更多的联系,一举多得。这些,义净只能写给慧智禅师的时候稍微多提一两句,还不能过于直白。毕竟,谁知道信件会经过谁的手,又将如何传递?
“师父,你为什么称冯孝诠刺史他们为檀主啊?不是应该称檀越吗?”在得到义净的俯允后,善行将义净写给他们共同朋友的信打开,准备再加两句话在信纸上,就不必再写信了。结果,看到义净将冯孝诠刺史他们称为檀主的表达,忍不住问道。
“檀主这一表达更准确。”义净笑着解释道,“檀主的梵文是dānapati,dāna的意思是施舍,pati的意思是主,两个合起来的意思是给僧人施舍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施主,用音译和意译结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檀主了。”
“那为什么称为檀越呢?”善行追问道。
“其实,檀越这个说法,不是正译,而是在追求信达雅的一种翻译方式,想要表达由于人行施舍,可以越度贫穷的意思。尽管这是一种妙思,但这种表达方式超越了梵语的本来意义,终究不如檀主或施主来得更符合原来的含义。”义净耐心解释道。
有善行不断追问,义净倒确实对很多翻译的词汇有了更深的认识了。早在善遇法师的时候,就指导义净一定要掌握词句的含义,现在想来,忠实于原来的含义,确实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