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结束后,信众稀稀拉拉地离开,或者回了寺庙客房。义净则去了慧智禅师的禅房。
此时,慧智禅师的禅房里仍有几位高僧,慧智禅师也拿出了住持拿给他的那一包茶叶,正与众位高僧一起品茗。
“义净师来了?”听到义净在门外,有高僧看了看慧智禅师,“那我们先回?”
“不用,也就是一起坐坐。”慧智笑着,招呼义净进了门。
进门之后,义净向众位高僧问讯,道了祝福语,便寻了一个蒲团坐下。
“这一个月讲法,累了吧?”有高僧问道。
“还好。”义净恭敬回答。
慧智禅师看了看义净,说道:“这一个月,我算是越到后来越放心。尽管此前也听义净讲过不少次法,但那时候的每一次都只有一个时辰,最多也不过两个时辰,而这一次,义净可是足足讲了一个月,而给他的准备时间很少,是从确定要西行求法开始的不到半个月。我没有全程听,你这一次,你选择的讲法主题是一贯的,是讲人要学会让心如如不动,坚持善心善念,专心致志做好自己该做好的事,对吗?”
义净恭敬答道:“是的。因为面对的是普通百姓,百姓最容易被外缘影响,因此,这次讲法选择了《心经》和《金刚经》为主,《佛说善恶因果经》《法华经》《涅盘经》等穿插。因为百姓读书不多,书生读书比较重视《论语》《孟子》,可以略作类比时,也进行了一些比较。”
“嗯,很好。”一高僧叹道,“能够以听众为心去准备讲法内容,说明义净律师已深谙佛祖向众生讲法的目的。”
“我也是,一开始很担心义净律师会像给我们讲解十诵律、四分律之类的佛教戒律一样讲,有些担心这样的讲法会让老百姓失去兴趣。不想,从初一到除夕,义净律师在法堂讲法,场场爆满。”另一高僧感慨,“这可不是咱们土窟寺以前能见到的场景。”
“这还是仰仗寺内各位大德和师兄们不断宣传,哪里是义净讲法的效果?”义净回应道。
“虚怀若谷,不错!”又一高僧感慨,“这样看来,义净律师这一趟出行,确实已做好了知识储备和阅历储备了。”
“义净还年轻,还需要不断锤炼。”慧智禅师知道义净不喜欢这种谈话方式,于是接过话头,继续说道,“义净,你倒说说,你自己如何看这次的讲法?”
“诚如诸位大德所说,义净这次比较幸运的地方是,在恩师的指导下,稳稳抓的是老百姓的需要和状态,所以,有幸没有辜负方丈他们的安排。”义净想了想,说道,“以前总觉得,领悟了就一定能做到。现在发现,从初步了解了某个理念,到能说出来,是一次跨越,从说出来到做到,那是更大的跨越。”
几位高僧听着微微点头。
“这次去长安,有幸与一些飘洋过海来到咱们大唐的僧人交流。有一位僧人告诉我,他们有一名高僧,有一个趣事。有一天,高僧的朋友安排人送了一幅画给高僧,直接帮高僧挂在了墙上。一段时间后,那位朋友问高僧:我的画怎么样,你喜欢吗?高僧如实回答:我没有看过那幅画。”义净说道。
“没有看过?”在座的高僧中有人问。
“是的,那位高僧的朋友很奇怪,于是问道:画就挂在你的房间里了,这么久了,你怎么可能没有看过呢?高僧回答:这个屋子里,我的视线中没有那幅画啊。原来,高僧有一个习惯,他从来不东张西望,那幅画挂的地方,正好在高僧平时的视线观察之上,所以,高僧一直没有看它。”义净说道。
“还有这事?”另一高僧感慨,“这位高僧可确实做到了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呢。”
“是啊。”义净感慨,“此前我很不能理解,怎样才能做到不被外缘拘牵。现在渐渐开始明白了,原来,我们每天只需要去做好自己该做好的每一件事情,安住于当下,就好。我现在的修行还是很低,常常被各种事情影响。”
“最近发生的几件事,我听说了。”慧智禅师道,“你还没放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