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兄弟二人的谈心

“打碎现有的社会结构,消灭晋商,东林,地主这些趴在大明和民族身上吸血的食利阶层。”

“创造出一个为大明着想,为百姓创造就业,用科技推动华夏民族不停前进的实业家阶层。”

朱四海在大兄的熏陶下,对于很多新鲜词都很了解,重重点头:“大兄放心,崇祯十年以前,必定发明出第一代蒸汽机船,并且实现标准化投入生产。”

二弟做的很多事情,其实已经超出了朱舜的预料,他也没想到二弟会创办北洋水师学堂。

掠夺了欧罗巴沉淀几百年的文化厚度才培养出来的精英学者,推动大明的工业化进程。

这让朱舜大为惊喜的同时,也有必要提点二弟几句:“四海,你在松江府做的很好,但是要注意粗暴的尺度。”

“倒不是兄长心慈手软,倘若粗暴的杀人有用,为兄早就主动去了辽东,笼络军头,掌握军权,来一波横推。”

“一个社会的结构是很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让大明变的更糟。”

“就拿推动纺织业的初步工业化来说,其实早在崇祯二年朱氏纺纱机发明的时候,为兄就可以让出一部分利益给将种子弟或者勋贵,大规模的推动纺织业的工业化。”

“但是为兄没有,那样肯定会造成大量的农民破产,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对于你也一样,估计现在整个松江府都知道是你勾结了施大瑄,灭了侯氏一家。”

“这样却确实可以快刀斩乱麻,尽快掌握一家船厂,但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朱舜转头看向了二弟,问道:“四海,如果你碰到动不动就暴起杀人的商贾,你还愿意和他接触吗。”

朱四海明白了大兄的意思:“大兄的意思是说,有了侯家这件事,以后不管我让出多少利益,都不会有权贵和我交往了。”

“本地的官僚乡绅还有商贾,更会对我极其排斥,想尽办法针对大明蒸汽船厂。”

“以我在松江府的实力,最多三年就会被本地的官僚乡绅撵出松江府。”

开船的时间就快到了。

朱舜带着二弟朱四海,开始向山下走去:“没错,不过好在白老爷子成了你的岳丈,就有了一个突破口。”

“工业革命不是单打独斗,需要背靠大明庞大的资源,别的不说,就是造船所用的钢铁,以后就需要接触官僚乡绅。”

“对于宋家和白家这样为国为民的乡绅,咱们要同化为实业家阶层,针对晋商和东林党这样的土豪劣绅,要不遗余力的打击,直到彻底消灭。”

朱四海听到后半句话,蓦地笑了,大兄这是责怪他这两年的手段过于温和了。

既然身处东林党的老家,就要用暴烈手段断了东林党的根基。

看到二弟笑了,朱舜知道自己的这番话没有白说:“银子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有宋家和北平机械局的支持,足够北洋水师学堂大把的撒银子了。”

“总之,要尽快发明出蒸汽机船。”

走到山脚下,朱四海知道有些不能说了,问了最后一句:“那大兄崇祯十年以前的谋划是什么。”

朱舜跺了跺脚,看着脚下的土地说道:“让整个北直隶的贫寒百姓,过上有衣穿有饭吃的日子。”

北直隶涉及各方面复杂关系,听起来都难比登天,更不要说施行。

朱四海也帮不到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发明蒸汽机船了。

最后拥了一下大兄,再一次离开了家乡。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回到大宋斗梁山
回到大宋斗梁山
陈子御意外来到宋徽宗时期的大宋。在黑风寨当了土匪,一碗啤酒勾搭走了花和尚鲁智深跟青面兽杨志,武二郎你也到碗里来。赈济流民,截胡宋江。一首情歌俘获李师师的芳心,为了让陈子御立足朝堂,还跟赵佶分了居。赵佶顶着绿帽子只好给他封了官。宋江哭着打滚:“把我兄弟还给我”蔡京“我们要以贼制贼。”高俅“我们断他粮草。”童贯“二位大哥,求你俩别作妖逼他,一催就闹着辞官回去躺平。”金国“大哥别打了,小弟这就给你采身养
午夜刀鸣
废皇子逆袭为王
废皇子逆袭为王
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废物皇子,父皇不喜,兄弟姐妹厌恶,只能奋发图强,用实力说话,且看李格怎么破局,成为千古一帝。
沙尘暴雨
让你低调潜伏,你却成了大佬
让你低调潜伏,你却成了大佬
许秋生本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却机缘巧合回到了1935年。他凭借冒名顶替的日本身份投身情报机关,本只想低调潜伏,顺便搞搞情报。可等他有机会驻足回首自己的来时路,才发现从白山黑水的黑土地到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从烽火硝烟里的前线到犹唱后庭花的后方,早已……他的姓名无人知晓,但他的功绩山知道,江河知道,祖国更不会忘记。
随风飞翔的猪
南太平洋上的五色旗
南太平洋上的五色旗
现代兵王穿越清末。以一己之力拉起势力,反对封建殖民势力,让华夏旗帜飘扬四方。按照杨文定自己的话说就是用你的地殖我的民。
斑鸠不是鸠
大明修仙聊天群
大明修仙聊天群
朱善穿越大明。成为永乐大帝朱棣的孙子。朱高炽的第五子,朱瞻基的亲弟弟,朱瞻墡!就在朱瞻墡打算安稳当个逍遥王爷的时候,竟意外绑定修仙聊天群!当群成员全部修仙,群就会升级,而身为群主的他就会获得修仙礼包。嗯,逍遥和长生不冲突,老子要修仙!当灵气开始复苏,灵兽仙草遍地瓦剌,鞑靼等周边诸地之时,大明终于发起了一场正义的战争!之后,当资质平平无奇的永乐大帝看着库存丹药不足后,大明又将目光看向海外……而当大明
深林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