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

菜户给朱舜施了一个万福,就出去了,一来王承恩不在这里需要避嫌,二来安排人去宫里禀告这件事。

朱舜第一次来的时候,不敢多吃,今天倒是毫不顾忌的吃了一个饱。

站在旁边服侍的几名丫鬟,捂嘴轻笑,看着一块一块放进嘴里的朱舜,没人觉的他是乡下来的穷酸,没吃过糕点,好不容易见到了,多吃一块是一块。

几名清秀丫鬟都觉的朱先生,是真的饿了。

身份地位不同了,给人带来的感官不一样了。

京城谁不知道,朱舜才是遍及京城的土豆面粉和顺天大幅布的幕后东家,银子就像流水,‘哗啦啦’的往家里流。

别说吃几块糕点了,就是把六芳斋给买下来,都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朱舜要是知道几名丫鬟的想法,还真的想说一句,我还真不是。

也缺钱的紧。

朱舜慢悠悠吃了一炷香时间,热茶来回换了三次。

吃饱喝足了,也不忌讳,直接让丫鬟带着去了王承恩给他一直留着的厢房,倒头就睡。

京城里的达官显贵,哪一个进了王承恩家里不是战战兢兢的,小心说话。

每说一句话,都要在心里斟酌好几遍,生怕说错了得罪王公公。

王承恩不仅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还掌管着东厂。

朱舜可倒好,大模大样的又吃又喝不说,比在自己家还自在的倒头就睡。

整个京城,怕是也只有朱舜敢这样了。

朱舜躺在王承恩家里的锦绣大缎床榻上睡觉,睡的太香都打起了呼噜,王承恩也接到了一名番子的禀报。

王承恩放慢脚步,踩着击磬如玉的临清贡砖,尽量不发出声音,免得打扰到了皇上。

有了土豆面粉,终于解决了边军的粮秣问题,虽然军饷还没有着落,却也让崇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巨石。

腐朽的大明国体,也得到了一丝喘息,还有一点中兴的苗头。

崇祯批改奏章累的脑袋发涨,心里轻松了,今天第一次伏在御案上睡了过去,略微小憩一会儿。

王承恩的脚步再慢,落在质地细腻的临清贡砖上,还是不免发出了轻微的响声。

崇祯醒了过来,看来一眼刻漏,发现自己竟然睡了半柱香时间,心情不悦道:“承恩,为何不提醒朕。”

王承恩说了一件事,就让崇祯的心情再次好了很多:“皇上,朱舜来求官了。”

崇祯不悦的脸容出现了一丝笑意,接过来密报看了一眼,笑的更加畅快了:“承恩,拟制,赏他一个正八品的五官保章正。”

王承恩知道这件事越快越好,赶紧拟好圣旨,盖上了玉玺,命令一名太监去大理寺。

崇祯看着太监离开的背影,笑道:“承恩,不容易。”

“终于让朱舜这小子欠朕一个人情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