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工业革命

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

如果没有这些手艺精湛的匠人打造机械,只能拿着一张张设计图纸,干瞪眼。

朱舜举荐幺弟朱玉担任火枪厂掌厂,中间发生了不少的波折,毕竟工部现在掌握在东林党手里。

好在凭借和王承恩的关系,最后办成了这件事,让朱舜松了一口气。

掌厂朱玉身上穿的衣服换成了皂边圆领袄、皂绦软巾垂带,本来就长得唇红齿白,换上这一身吏服,更显的有了几分气度。

掌厂朱玉推开柴门,走进了篱笆小院:“哥,匠人都给带过来了,全是王恭局里手艺最好的那一批。”

朱舜点了点头,带着掌厂朱玉走出了篱笆小院,来到了只有一层积雪的永定河岸边。

光秃秃的岸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立了九块牌子,朱舜指着那九块牌子说道:“让匠人分开,每五个人一队,在在牌子标记的位置打造图纸上的东西。”

“等到他们干完了,告诉匠人们,招募他们做朱家的工匠,愿意干的就给八钱银子,另外还有提成。”

“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就让他们回王恭局,你再从王恭局里招人,招够三十人为止。”

掌厂朱玉重重点头,离开了这里,安排匠人们开始干活。

没过多久,匠人们分好了队,开始沿着永定河岸边建造蒸汽机。

朱舜看着永定河岸边热火朝天的一幕,心情极好:“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会有十台蒸汽机。”

“拔地而起。”

立春,雨水,惊蛰。

崇祯四年一天一天的过去,雨水时节应该下的春雨,一直到惊蛰时节还是没有下。

春分,清明,谷雨。

从立春到谷雨时节,已经过去一季了,没有几天就要立夏了,北直隶还是迟迟没有下雨。

三月是上紧耕耘和播种的季节,在雨水的滋润下,四月就要开始长出田苗了。

但是已经一季没有下雨了,再不下雨的话,田地里播种的稻种,可都要干枯死了,北直隶所有的下田都将颗粒无收。

民间为了求雨,各个县乡的老百姓开始了一场场祭祀龙王爷的求雨活动。

天气转暖,朱舜身上的紫花布棉袄,换上了天青色盘领衣,四带巾,腰上系着一条镶着银线的条带,骑着小毛驴走在光秃秃的旷野上,前往京城。

四月立夏以后,就要开始收割麻、麦,依照崇祯四年的这个情况,又是一个大灾年,官僚乡绅和商贾们提前收割了冬麦,运往了城郊的庄子囤起来。

朱舜吹着温暖的春风,骑行在官道上,身边全是一队队的马帮,从没有受灾的州府,驮来了大量的冬麦。

朱舜身边不断有短衣脚夫经过,拦住了一位看起来是管事模样的人问道:“这位员外是从哪里来的。”

管事快速打量了一眼朱舜,穿戴不俗,气度更是不俗,说的还是京话,赶紧拱手:“见过这位先生。”

“可不敢说员外,俺只是陈家的一名小管事。”

朱舜的小毛驴走的比较慢,陈家管事赶紧让马夫放慢粮车的速度,恭敬问道:“先生有啥事?”

朱舜笑了笑,摆出一副平和的样子:“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祖宗保佑之风起大明【君临天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天灾人祸,十室九空。徐闲在徐达的强坑下,来到了大明。他将凭一己之力,救崇祯,挽民生,收台湾,占北美。凭借一众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力量,造战船,入深蓝,并世界。打造一个万邦来朝的大明帝国,更打造一个铸剑为犁的和平世界。“我要让日光照处,皆为大明土地!让月光撒落,全是大明公民!”
烟雨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