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正月,袁尚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又定年号为新兴元年,追袁绍为太祖成皇帝,袁谭为汝南王,过继了袁熙的庶子的袁谦为袁谭之子,并且是封为平舆侯。
袁熙受封为燕王,袁叙被封为郯侯。袁家子弟之前几乎被董卓杀光了,剩下的宗室确实不多。袁尚立了审氏为皇后,其他的都是为各自位份,不过他还是没立太子,毕竟他现在还是有些举棋不定的。
袁尚自己目前有四个儿子,长子袁斌,三子袁普是严氏所出,次子袁维是碧绾乌氏所出,四子袁评是秋露所出,抱在审氏身边。目前袁尚还没有决定,他到底要立哪个为太子,他没有嫡子,立哪个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
其他的在官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也成立类似后世的文官制度,加上将军府分立的制度。这也是结合了一些制度之后的变种,也没有动了其他人的蛋糕,让人也可以接受。
袁魏结合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加上后来的九品十八级,并且给官员分了级别。
一品官一般来说都是荣誉勋章的存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正一品的文官太师,太傅,武将五军大将军。从一品的文官少师,少傅,武将五军大都督。
二品官和原来的三公有点类似,权威高,但是没有那么大的实权。正二品文官大司徒,大司空,武将是镇军大将军和中军大将军。从二品的文官是大司农和大司寇,从二品的武将是镇军大都督和中军大都督。
三品官就是各部官员了,处理实际事物的。正三品的文官是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学部尚书。武将是车骑将军,卫将军。从三品的文官是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宗正令,御史大夫。武将是前右左后四将军。
四品文官是各部侍郎并御史中丞,分左右,以右为尊。四品武将御林军,禁卫军和戍卫军指挥使,分左右,也是一样以右为尊。
五品文官是各部郎中并御史,分左右,以右为尊。五品的武将是各军的镇将和参将,以镇将为尊。
六品的文官是各部员外郎并侍御史,分左右,以右为尊。六品的武将是偏将军,裨将军以偏将军为尊。
七品文官是各部堂口主事,不分大小,武将是门下督,也不分大小。八品文官就是主事下面的书佐,武将是校尉。九品的文官是最低级的办事员,武将是都尉。
之前的内阁成员就由三品官员来进行兼任,这东西试用这段时间表现的还不错,可以继续进行推广使用。
这是中央的主体框架,其他的太子属官以及其他的太医院,太学院之类的东西最大从四品开始。
地方州里面最高官文官的刺史是正四品,武将的都督也是正四品。之后的官员往下排列。郡中的最高文官郡守是正六品,正六品武将是地方将军。县中最高文官县令是正八品,武将守备也是正八品。
这草台班子算是搭建起来了,爵位方面是用了目前的爵位制,没有什么改变,也算是把各个层面都安排的差不多了。
官职这么设计出来了,一般人也都能看懂了。一二品官员一般就是给人荣养的官职,当上了估计要么是人快没了,要么是不被信任的人,要么是地位太高的人加衔,其他的应该没有那么容易达到。
比如说国丈审配就在青州刺史之外还有一个太子少师的一品衔,他的身份很高,自然不能就是一个区区四品官青州刺史可以解决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