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的北宋生活

第533章 搞事情

霸州,河北边城,处沧州以西,单看面积还不到沧州的四分之一,论人口不如京畿一个县,真正的城小民少,但它确实是大宋州城,跟河北沧州,山东密州,甚至苏州杭州等都平级。

之所以大宋对它如此看重,不为别的,就因为霸州城东二里有关城叫益津关,再往东八十里便是信安军的淤口关,加上霸州正西一百二十里归属雄州的瓦桥关。这三关便是大宋河北最重要的防守据点,河北三关。这两百里便是老杨经营了一辈子的大宋围墙。

往东的沧州,道路崎岖,东靠大海,加上没什么河流方便取水运粮,并不适合大军通行,所以一直都不是用兵之地。往西则是巍峨的太行山,更加不用提。

中原与幽云最近的几条主要通道便是这三关之路,所以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霸州城正好处在中间,又与益津关唇齿相依,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大宋的北方门户。

而前文提到木春驻守的狼城寨便位于益津关与淤口关之间,也是一处重要据点。

大宋所有的军州里,霸州可能是最靠近边境的一个,因为它就坐落在边境线上,所以这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军城。

雄州霸州和信安军,三个军州加在一起都不如普通州大,朝廷毅然单设,自然是为了表示对此地的重视。这三处的首领便是三关都部署,也就是老杨以前的位置,现在的大帅便是高山。

关于三关,还有一个事儿值得提一句,这一片地方是五代末后周世宗从辽国手里拿回来的,也就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柴荣。

当初辽国皇帝是着名的睡王,雄才大略的世宗陛下看准时机毅然北伐,四十二天收回三州三关,威震天下。可惜天嫉英才,途中病倒,中原痛失英主……

好了,这事儿不能提,提起来胸闷。咱们言归正传。

霸州帅司大堂,高山正聚将议事,经过这些年的磨炼,高山也成长为一方大将了,当初离开青龙军的时候还是老木劝着才答应的。

来河北数年,高山只是谨受关卡,修筑工事,一年也不上个公文,朝廷上下很是满意。

这块地方要的就是谨慎安稳,高山明显与老杨一脉相承,所以大人们齐声夸赞韩相识人……没错,功劳当然是领导最大……

众将到齐行礼,高山与庄众对视一眼,沉声道:“众将落座,本帅招尔等来,商议眼下战事”。

庄众先道:“据探子回报,狼城寨北的契丹大营里有兵马万余,马军四千,主将是南大王院大将耶律纯,所率皆是契丹兵。

田家寨北则驻扎幽云汉军七千,皆是步军,主将是涿州将军韩应士”。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庄胖子这个吃货带兵打仗不行,给高山打下手却如鱼得水,二人相辅相成,连带着他在朝中也算有字号的人。

田家寨在霸州以西六十里,比狼城寨的契丹兵晚到了五天。

辽国摆出一个奇怪的阵势,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一万七千大军也不是小数目,却分开攻向田家寨和狼城寨,避开了三关。而且只是耀武扬威做出咄咄逼人的姿态却并没真的进攻,高山此前已经调集兵马分别支援了两处,目前为止仍在对峙。

高山道:“昨日收到木帅行文,辽国使臣已至东京,言语颇为跋扈”。

一言既出,众将哗然。

“原来是吓唬人的……”。

“真他娘的……”。

没错,还是老掉牙的套路,做出气势汹汹的模样吓唬人,然后要大宋服软,趁机要好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
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
刘武与讲台高呼:“大乾积弱,在今天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皇室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堂堂华夏,不齿与列邦,被轻于异族。”“我辈士子,苦读圣贤书,岂能不力挽狂澜,再造大汉。”有士子道:“刘武,汝欲造反乎。”刘武反驳:“不,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我,要再造大汉。”
星汉玄羽
大明凌云志
大明凌云志
军中战神退伍回来时,在归来途中的飞机上为阻止劫机,而受重伤牺牲。之后重生于明末那个边关不宁的时代,并以一自之力,战四面八方猛人……见证一个衰亡朝代的最后岁月,大声发出我的怒吼――魏忠贤,够坏……袁崇焕,该杀……崇祯,该死……明朝,该亡……
笑拂凡尘
孑孓不独行
孑孓不独行
民间传言食黄鳝可补气血,强筋骨。那白色的黄鳝呢?大盛末年,苏北农村少年闯临海。目标就是活下去,没想很多很远。扛大包,当伙计,做买办,一步一步积累,目标不变就是小钱钱。世间苦,能吃饱饭也不易,发善心还是只为抱团活下去?面对世界始终心怀善意。时局动乱,风起云涌。如草,如蔓,如树?时势之下皆是虚。
公交八公司
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
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
一次意外穿越辽国,让罗小飞成为皇子,也让他开始监国起来。而他的未来,也仿佛注定一般。从一监国皇太子,到皇帝,且看罗小飞如何改变历史,最终成为一个一统万民的兴盛之君。
我叫罗小飞
南明谍影
南明谍影
崇祯十六年,献贼肆虐湖广;立冬将至,永州府,他魂穿于一个逃难秀才之身……曾经的他只是一个特工而已,他没有异能,更没有毁天灭地的能力;情报,就是他最大的倚仗……成为山贼的他,接受招安当细作,建立情报网、建帮会、建军……他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忠于他的部下,必须要在这混乱的明末强占一席之地……
石影横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