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的表现让老赵深感失望,政事堂需要能一锤定音的人物主持,本来范相是更好的人选,可新收复的河套路需要他镇守,所以老赵坚持让韩琦回京。
对此陈相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已经暗示自己会主动要求外放,老赵很欣慰,老陈或许能力不够,但大臣的胸怀和风骨是有的,懂得顾全大局。
至于狄青,其实韩琦回京狄青坐镇山西是最合适的,可枢密院不能没人主持,禁军和厢军的编练要继续推行,西北虽然停战,但谁都不敢保证以后就平安无事,所以枢密院必须要有精通武事的人主持。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不能说的内情,狄青如果不回来,等那位国公回来了,谁敢做枢密院的位置?谁能跟他争?
不能让他入主枢密院,这是大宋文臣的共识,因为他在军中威望太高,在民间声望也太高,如果他做了武人之首,不仅会使武人势力大涨,在朝堂之上枢密院与政事堂分庭抗礼,还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太祖当初在大周禁军之中的声望也很高……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就是朝堂上下的共识,狄青必须回来主持枢密院,这样那位回来了才会安稳接受被供起来。
陈相犹豫片刻,开口问道:“鲁国公走到哪里了?”。
老高道:“相公,木帅收起旗牌,命沿途州县不得迎送,约束士卒行军,与百姓秋毫无犯,现已至京西路寿安,上奏士卒疲惫,休整三日后启程,按行程大概九月中即可回京”。
政事堂老三道:“此事各州府均有奏报,木帅班师,环庆百姓扶老携幼送行,哭声震天,皆曰失父矣……
自庆州启程,百姓士绅箪食壶浆夹道迎送,多有送家中子弟投军者”。
老三的声音不大,殿中静悄悄的,“寿安县上奏,京西诸县士绅齐聚,乡老堵住道路请大军暂歇,木帅苦劝不得,只得命休息三日……”。
殿中鸦雀无声,良久,政事堂老四叹道:“鲁国公深得民心啊”。
老赵的脸色有些难看,轻声道:“志远忠勇……”。
老陈躬身道:“圣上,木帅出将入相之才,乃天赐大宋之柱石,是以更要爱护”。
众人纷纷附议,让老赵无声叹息。
是的,爱护。
木子若是得民心,那他就会入驻政事堂。若是得军心,就会入主枢密院。
可惜他既得民心又得军心,那他就只能被供起来,接受朝廷的爱护。
想起那个年轻人,老赵总忍不住想提醒大臣们,他为了朝廷东西奔走,南征北巡,到现在连个子嗣都没有,连个正经的夫人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戒备?
可他没法提,因为太祖皇帝代周建宋,当初也是深得民心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