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这个神女好疯狂

第176章 夺命追击

而后来到第二道关卡,地上又是被扒的光溜的各种各样死法的尸体,又是一阵跳脚大骂,骂完之后,抽出刺刀仰天大叫。

“八嘎,给我追,狠狠的追,我要毙了这帮支那人!”

张刚带着一伙儿伪军一路猛踩油门将卡车开到下一道关口,然后炸开关口,又继续往前开,等到车子彻底没有油之后,又炸了卡车,徒步进山了。

这边,无遥一行人抬着箱子,生死时速的回到了据点,彻底的把人给累倒了,就这,还紧紧只是一小部分军火,更多的都被大伙藏在了山里,暂时弄不走。

一回到据点,所有人赶紧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丢失了这批军火,日军一定会大规模搜山,他们必须要抢时间,在日军搜到这里之前提前进入天马山,将这批军火给送出去。

与此同时,收到电报的中共第十团火速出发,准备接应十九团,十团的团长马应山正为军火和药品的急缺急的团团转,哪里料到十九团竟然成功的截到了从香港过来的军火,这可是大大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给前线减轻了不少的压力。

十团百十来人急行军,一路绕过关卡,成功的进入了天马山,天马山山势巍峨险峻陡峭,境内森林繁茂,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有南北两峰,形如天马,故名天马山。

一旦十九团成功的进入天马山,日军再想要追击他们就难了,而此时日军大佐萧十一左次郎因为再次被耍而气的暴跳如雷。

“八嘎!进山!搜山,杀光支那人!”

上千人的军团浩浩荡荡的进了山,张刚一行十几人没命的奔逃,脚步不停的往天马山而去,萧十一左次郎带着人一寸一寸的搜山,狠狠的在身后追赶,即便如此,也没有发现大批支那人的踪迹。

“大佐,据我分析,那些人带着军火走不远,他们一定会选择进入天马山来躲避追击。”

大汉奸群世贤一边走一边琢磨,最后终于想通了其中的道道,萧十一左次郎一听,脸色黑沉,抬手给了他一个巴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