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秦始皇

第64章 稷下学宫算个屁

先生啊先生,你千不该万不该,不该说稷下学宫的不好啊!

扶苏自幼便在稷下学宫内求学,对这里可谓是感情深厚。

如今当着他的面说稷下学宫不好,无异于自掘坟墓。

蒙毅看了眼扶苏的脸色,抢先一步站出来,指着赵牧之,愤愤道。

“别给点阳光就灿烂!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随意评判稷下学宫!你可知,这里可是大秦最高学堂!你又是什么身份,胆敢这样说!”

赵牧之无所谓地扣扣耳朵。

“怎么,我说错了吗?稷下学宫那些老古板,老思想,早就该改了。你们谁要是认识里面的老顽固,不如把他带上山来,让我好好给他上一课,也让他感受下新思想。”

等他执掌大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稷下学宫拆了。

“你,你,你……休得口出狂言!”

蒙毅被他的话气得手指发抖,一张脸更是涨成猪肝色。

谁给他的胆子!

呦,没想到这还有个稷下学宫的死忠粉。

赵牧之笑眯眯地看着蒙毅,刚要说话,只听身旁的扶苏开口道。

“师傅,你之前为大秦所做的一切的确值得我佩服,但你今日说稷下学宫的不好,恕我难以苟同。”

他这个徒儿怎么怪怪的?

难不成他也是稷下学宫的学子?

秦时,稷下学宫可谓是最高学府,相媲美现代公立大学。

能进入这里学习者,家世绝不一般。

乖徒,深藏不漏啊。

“师傅你既然刚才也同意,不如改日我便邀请学宫内的博士上山,同你一起论道。”

蒙毅不解地看向扶苏。

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从他口中说出来的话。

公子他,竟然没有生气?

对于赵牧之刚才所言,扶苏的确心有不快。

但细细想来,甚至还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

只是他受学宫教诲多年,一时也无法评判谁的道才是对的。

赵牧之自是毫无俱意,甚至巴不得他们来。

自己就要学诸葛亮舌战群儒!

同赵牧之定下约定,扶苏便离开黑风岭。

途中,蒙武沉声道。

“公子,今日和先生所约定的事切莫忘记告诉陛下。”

扶苏点点头。

他心中明白,就算自己不说,蒙武也会告诉父皇的。

临走前,最后看了眼黑风岭的方向,眼中情感复杂。

“你说,这位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这……老臣也不知。”

扶苏没得到想要的答案,摇摇头,走了。

而蒙武一直站在原处发呆。

今日,当扶苏和先生站在一起时,他心中已有波澜。

在先生面前,公子他……什么也算不上啊!

大秦应择贤者为尊。

显然,此贤者,当属先生!

当这个想法冒出头时,连蒙武自己都吃了一惊。

他怎么会这么想?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赶紧摇摇头,打消该想法。

唉,现在只希望公子能明白陛下的苦心。

认认真真和先生学习,争取早日能有先生风姿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