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秦

第两百二十五章 张良与嬴政的初见面

秦国,洛阳。

此时的洛阳城张灯结彩,主要街道都被清洗干净。整座城市宛如重新焕发了生机一般,看上去光鲜亮丽无比。

自从秦灭周以来,洛阳就已经许久不曾这般庄重过了。哪怕是当初韩非讲学,也不过是将王宫附近的街道收拾出来,其他地方依旧是脏旧无比。

而如今洛阳之所以被打扫得如此干净,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里即将成为嬴政登临天子位,接受天下诸侯朝拜的场所!

自从周朝灭亡以后,洛阳的地位就直接一落千丈,从天下之中变成了一个普通郡城。可是如今,随着嬴政带领的秦国高层的到来,洛阳重新成为了天下人注目的焦点,恢复了以往的殊荣。

……

洛阳城外,王沉带着韩非与张良等人,恭敬地等待着王驾的到来。

不多时,一伙开路骑兵率先出现在王沉的视野中。又过了些许时间,嬴政的车架才正式出现在地平线上,缓缓朝着洛阳城行来。

“臣,三川郡守王沉,拜见大王!”

等车架抵达自己面前之后,王沉立刻冲了上去,走到嬴政车队面前,躬身行礼道。

“哦?是王爱卿来了啊?”

听到王沉的声音,马车内的嬴政倒也没有做出什么为难王沉的事情,而是快速从马车上下来,走到王沉的身边,在仔细打量了王沉一眼之后,笑着说道:

“哈哈哈,好,不错!寡人当真没有看错你,只是短短一年时间,你竟然就能在三川郡搞出这么大的动静,甚至就连六国的国君,也因为你而写国书来请求寡人封停你的印刷工坊!来来来,告诉寡人,你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大王谬赞了!臣不过是做了自己的分内之事罢了,没有什么好惊讶的。”

王沉嬴政的问话,王沉脸上没有显露出任何的表情,只是淡淡应道。

“哦?分内之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却突然从嬴政的身后响起,正是跟随嬴政一起前来洛阳参加登基大典的李斯:

“宣传异端邪说,鼓吹限制国君权力,这就是你所说的分内之事吗?”

“我当是谁,原来是李太守。”

被人阴阳怪气了的王沉倒也不恼,而是转头看向李斯,继续淡淡说道:

“只是本官心中倒是好奇地很,李太守身为河东太守,不去自己的辖区治理,跑到我三川郡来是做什么?”

“咳咳!”

听到这话,一旁的嬴政轻咳两声,对着王沉说道:

“李爱卿是寡人带过来的,毕竟他师从荀子,对儒家学问也有涉猎。本次登基大典少不了需要用到儒家礼仪的地方,将他带着身边也能解决很多麻烦。”

“原来如此。”

王沉闻言,不由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理解。不过心中却是明白,此时的嬴政是站在李斯那边的。很显然,自己让韩非搞出的那套学说已经令嬴政感到不满了,他此时是在敲打自己呢!

想到这里,王沉心中倒也不慌,而是继续淡淡说道:

“只是臣心中依旧不明白,李太守虽说师从荀子,但是他学的都是法家经典,对于儒家礼仪,却是知之甚少。别说是登临天子位这样的大事了,哪怕是一般的诸侯国国君登基典礼,他只怕也是胜任不了的吧?与其找他来主持这次登基大典,还不如找荀子的另外一个土地韩非呢,毕竟他可比李太守要熟悉儒家典礼的多!”

“你!”

王沉这话等于是当面打李斯的脸,试问李斯如何能够接受得了?当即心中一怒,伸出手指指向王沉,便准备找他算账。

而就在这个时候,站在李斯身前的嬴政却突然发话了。只见他一脸惊喜地对着王沉说道:

“哦?韩非此时也在场?”

“就在此处。”

王沉指了指身旁的韩非,示意这个人就是之前搅动天下风云的人物。

“韩非见过秦君!”

韩非毕竟是一国王子,自然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在得到王沉引荐之后,他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上前走到了嬴政身前,躬身行礼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