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天冷了加件黄袍吧!

第164章 谏陈皇十思疏

“今日是朕的大喜之日,别动不动就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 “你们都是我大陈国的栋梁之才,不要动不动就互相攻讦,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 刚喝入一口美酒的王大锤险些将那口酒水给喷了出来。王大锤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陈国皇帝竟然能说出这么经典的话术。 这要是放在往常,陈国皇帝李玄机多半也会觉得周易送上一份奏疏是对自己的极不尊重,也会以目无尊上为由惩戒周易一番。 不过今日五十大寿的他心情大好,也觉得千里送鹅毛,心意到了就可以。 严宽却站了出来道:“陛下五十华诞的消息早就在一年前传到了各州各县,为了陛下的生辰,群臣百官皆是绞尽脑汁,而这雍州太守周易却草草的送来一份奏疏给陛下,这不是目无尊上,又是何等表现?” 李玄机闻言收敛了些许笑容,转头问向一旁的王大锤:“厉将军,那周易在雍州的时候可有表现出对朕有丝毫不敬之意?” 王大锤将刚撕咬下的一块鹿肉囫囵吞下,回答道:“那书呆子没有,也不敢!” “那姓周的之所以送陛下一份奏疏说白了就是他穷呗,没钱找好东西献给陛下您。我就不一样了,献给陛下的这些宝贝都是我大劫了十多个西域番商凑出来的!” 此话一出,群臣百官愕然,他们这才想起‘厉飞雨’本就是山贼悍匪出身。 而最上座的李玄机更是爆发出一阵快意的大笑。 “哈哈哈哈,厉将军快人快语,果然是个实诚人!” 要是别人调动军队去做这贼匪之事,多半要被弹劾撤职。但此刻厉飞雨的行为反而得到了陛下的赞许,所以谁也不敢去弹劾厉飞雨触这个霉头。 再者,朝堂之上80%都是严松一党的官员,这些人虽然不知道厉飞雨是严松的义子,但却看出了厉飞雨已经投入严松麾下。 不然今天也不会跟随在严松、严宽二人的身后。 又一名清正廉洁的官员站出来说道:“陛下,要不就让人念一念那周太守的奏疏,看看他写了些什么。” 李玄机点了点头,下旨让魏忠贤念起了周易的这份奏疏。 谏陈皇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周易上表的这篇《谏陈皇十思疏》乃是出自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原本周易是想将海瑞的天下第一疏《治安疏》给搬上去的,但又考虑到其中的典故过多,这陈国之人压根就不清楚这些典故,故而将《谏太宗十思疏》给搬了上来。 唐太宗李世民从魏征的这篇《谏太宗十思疏》所写的“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悟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为了警醒自己,唐太宗李世民还将其书于屏风之上,日夜提醒自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励精图治之下,最终开创了贞观盛世,成就一代圣皇。 遗憾的是,这陈国皇帝李玄机并不是李世民,在他看来周易的这篇奏疏里面提及到的十思对于帝皇而言纯粹就是放屁。 若是当了皇帝都不能随心所欲,那这皇帝有什么可当的? 如同他陈国的传国玉玺所刻的“天上地下,唯朕独尊”,他李玄机一直以来都是抱着“我若为皇,当肆吾欲,若有不从,杀之诛之”的想法。 不过《谏陈皇十思疏》中有一点,他李玄机却是非常认同的。 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他李玄机也觉得那些武将文臣既然食陈之禄,就应该忠陈之事! 这也是李玄机大力放权给奸相严松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只要自己放权给百官,那就可以拱手而天下治。 但是他李玄机没有算的是,他自己提拔的都是一些什么垃圾官员,一个个贪污成性,腐败成风,百姓被压榨得都没有活路了。 他李玄机又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喜欢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再这么下去,假以时日必定会出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状况。 “今日朕的心情大好,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朕就不计较这雍州太守周易拿这篇奏疏来糊弄朕。” “糊弄?”在场的忠臣都是一阵愕然。 合着要是今天他皇帝李玄机不是因为寿诞而高兴,那雍州太守周易多半要因为这片奏疏走到头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大陈有此忠肝义胆的谏臣,但却不为陛下所喜!真是我陈国的一大损失啊!”这时在场所有清官忠臣的一致想法。 在场中那些清官忠臣看来,周易的这篇《谏陈皇十思疏》不论是从文笔来看,还是从政治角度来讲,都是绝佳的大作,完全可以名流千古。比之那些贪官污吏送给皇帝的奇珍异宝那可不知道贵重了多少! 严松此前也从王大锤那里看过周易的这篇《谏陈皇十思疏》,他也觉得雍州太守周易是个人才,将来自己再进一步,或许能重用此人,让他为自己治理天下。 只是严松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严宽还在继续针对周易,还特地将周易的名单放倒最后,拿出来当着群臣百官的名烤上一烤。 “不过好在陛下并没有怪罪周易,不然我将来就失去了一个治世之才。”严松暗暗想到。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三国:我是吕布大善人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穿越成吕布的吕小布心中明白,一个人想成事,需顺应天下大势而为。于是,吕布凭借自己的武力,在乱世中劫富济贫,布施天下,仁义广播,百姓爱戴。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唯好解斗,行善,讲道理。可你要是不和我讲道理,阻止吕某替天行道,那我就让你尝尝什么叫方天画戟吧!此身此武,天下无双,看我神威,
大干饭者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都穿越了,我还不能享受了
一次意外,主角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类似民国的世界,激活了系统。家里为上都第一富豪,本想好好享受。却不得不选择帮助受难的民族和国家。最后一步步影响世界的故事。
喜欢淡水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一个着名的乱世,别看这段时间不长,可是这几十年里所发生的那些事儿,其精彩程度一点都不比《三国演义》里边所描写的那些故事逊色。在这期间,盗贼横行、奸雄并起、战乱不止、朝代更迭不休,闹得一塌糊涂。五代前后一共53年,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国号改了五次,这五个国号分别是:梁、唐、晋、汉、周。历史学家因为这五个名字前代都已经用过,担心会前后混乱,所以就给它们都加了一个“后”字,
大石山房主人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重生明朝:我真的不是太监啊
现代的屌丝李瑾意外穿越到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身上,本想以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远见,改陈弊制,富国强兵,振兴中华,但因改革太过超前,不被百官理解,误认为奸臣。且看刘瑾如何游走于百官和正德皇帝之间,带领大明复兴,剿灭日朝,威震西洋,屹立世界之巅。
林星寒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寡嫂家蹭饭,寡嫂不胜其烦,故意敲打锅底表示“羹尽”,意思是连汤都没有了。刘邦觉得很丢面子。当皇帝后,分封同姓诸侯,唯独不分亲哥哥的儿子刘信。经“太上皇”劝说,才
红掌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