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盛唐

李泰认错

就在他百思不解准备放弃的时候,来兴突然出现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了一下。

这让他突然意识到了其中的异常,并且很快就使他联想到了以前自己的老子突然出现在面前检查学业的情景。

想到这里他猛然一拍自己的大腿,口中喊道:“坏了,这来兴是被父皇派来的。”

喊完这句话以后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整理就慌忙向着立政殿跑去。

那速度快得仿佛他的一身肥肉都失去了重量一般。

另一边的李承乾倒是比李泰幸运得多。

张阿难到来的时候他正在太子府的操场上练习骑射。

张阿难干脆也没去打扰他,直接转身返回了立政殿。

太子府离后宫的距离要更近一些,所以是张阿难率先回到立政殿向李世民汇报了情况。

当李世民听说李承乾正在练习骑射时只是有些不高兴地说了了一句:“虽无大过,但不可取。”

没过多久来兴也从越王府归来。

他原原本本地将越王府里的所见,所言如实禀告给了李世民。

甚至就连李泰享受按摩时的表情都强调了一遍。

李世民原本就对李泰最近的做法有意见,此时听了来兴的回报当时就要亲自去越王府将李泰暴打一顿。

就在他怒气冲冲地刚要出门的时候,李泰的大胖身子突然出现在了门口。

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对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行礼道:“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长孙皇后见到李泰气喘吁吁的样子有些心疼。

虽然长孙皇后也知道李泰过来的目的并非只是来给她请安。

但是她还是开口对李泰说道:“何必来得这么急,赶快喝口茶水缓一缓。”

李泰听了长孙皇后的话以后不但没敢迈步反倒是直接跪在了地上。

因为他老子此刻正双眼冒火地狠狠盯着他。

他实在是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

此时整个屋子里谁都没敢发出声响。

就连最单纯的李丽质此时都感觉到了父亲的愤怒。

直到过了十几息的时间之后李泰才终于颤抖着声音说道:“儿臣错了…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迈步来到了李泰的跟前,低着头冷冷地注视着他。

直到又过了好几息的时间以后李世民才开口道:“说说你错在哪里,今日如果你认错不清那明日你就去扬州上任吧。”

李世民这话说完整个屋子里的人全都为之脸色一变。

李泰更是直接吓得瘫在了地上。

此时他是彻底的慌了。

因为他知道今日的回答一旦不能让李世民满意那么他就彻底的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

想到这里他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把抱住李世民的大腿。

只听他用极快的语速说道:“儿臣错了,儿臣不该偷懒,疏于给父皇和母后尽孝,更不该私下与朝中大臣往来,违反朝纲…”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人在大明,我是朱瞻基
男儿在世,何不操持兵戈,驰骋于疆场,护佑百姓,保家卫国。天若假我十年为君,我必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百姓之念为己念。使四海联通,互为表里。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四海之心,皆念大明。
天生无尘
大明:秦王殿下,你要逼死老朱?
大明:秦王殿下,你要逼死老朱?
一朝穿越,成为秦王殿下,朱樉。觉醒神级怒气系统,还指定惹怒老朱!朱樉只好装疯卖傻,在坑爹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老朱,我看这玉玺不错,拿来砸核桃刚好!”老朱:怒火+100!“老朱,这龙椅看起来挺威风的!来人啊,搬到本王宫里去吧!”老朱:怒火+10000!“老朱老朱老朱……”老朱:“逆子,你给俺站住,看咱不砍了你!”
王家沟的神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大明,洪武年间。现代青年穿越成大明六皇子——朱桢。他睁开迷茫的眼睛,在胡充妃和马皇后的悉心照料之下,渐渐接受了穿越的事实。听闻徐家小姐也昏了过去,他想到了一个可能。可是,年方九岁的他被禁止出宫,只好哀求马皇后,而正好太子朱标即将大婚。他期待着这一天。坐拥系统的他开始练武,种田,做玻璃。解道夸他是武道天才。王德发誓一定要跑过他。朱元璋怒骂浑小子。终于朱标大婚的日子来临。他出尽风头,终见徐妙云。两人正
刘雪倩11111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穿越成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乱世,即将开启。宋皇后:“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为君妇,十八遇曹郎。”貂蝉:“河山万里,皆于舞中,华丽又漂亮地生存到最后。”蔡琰:“我和曹公,如同梦想和梦想的相遇。开足马力,平定天下!”大小乔:“在曹公创造的和平里,正义从不会迟到半息。天下太平了,适合睡到自然醒。”群英荟萃的汉末大世,有人鞠躬尽瘁,有人鹰视狼顾。有名传千古的壮烈,更有流芳百世的奇谋。曹操爱
世家千年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李临渊穿越明朝,前身因谏言当朝驸马,而被欺辱,权势压人,好在觉醒批判文豪系统。【一空依傍,自铸伟词。世间百态,千人千面!】【人心如鬼,善恶难辨】【以话本道尽人间故事,揭露人心】随后,一部《秦香莲》诞生,撕开多少“斯文禽兽”之真面目。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一部《骆驼祥子》,道尽百姓之苦,生民之痛。一部《狂人日记》,昭告天下,何为历史,何为仁义道德,何为【吃人】!......大明上下,百官至
日更两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