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二龙只能无奈叹气。 他都在想各种办法,可熊亚伟依旧不怎么上心。 也对,或者,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他媳妇会背叛他,所以,当亲眼撞上这事,才会崩溃得受不了,失控状态下,才错手伤人。 “既然嫂子那么重视家庭,熊哥,你也要多多重视家庭才好,经常回家看看嫂子和孩子。”徐二龙说。 “知道了。”熊亚伟道:“瞧你这口气,婆婆妈妈的,跟我爸妈一个口气,就是劝我少在外面跑长途,说钱挣不完。” 徐二龙心中暗叫不好。 看样子,熊亚伟的媳妇,已经出轨了。 估计熊亚伟的父母,也瞧出什么端倪,可惜没有明确的证据,只有这么旁敲侧击了。 唉,不管熊亚伟是现在知晓,还是以后知晓,这对他,都是不小的打击啊。 这事怎么办? 徐二龙暗戳戳的想,要不,自己出手,把熊亚伟的媳妇给狠狠教训一顿,让她歇了出轨的心思? “二龙?你在想什么?怎么不说话?”熊亚伟问他。 徐二龙抬头,模棱两可的笑笑:“我在想我要开百货公司的事呢,这货源方面,你有合适的,可以给我介绍介绍。” “这个没问题。”熊亚伟二话不说,拍着胸脯保证:“你让我做别的,可能不行,可这联系货源的事,我就在行啊,我天天就是负责拉货,找货源不是挺简单的嘛。” 温叶泡好茶,端着两杯茶过来。 “温叶,帮我拿笔和纸过来。”徐二龙吩咐温叶 “好。”温叶乖巧应了一句,搁下茶杯,转过头,去拿纸和笔。 徐二龙拿着纸笔,先给熊亚伟写了自己的一个通信地址。 “这地址,你拿着,在外面有什么事情或者突发情况,报个电报也能让我及时了解一下情况。”徐二龙把地址交给熊亚伟。 接下来,就是商量,开百货公司,需要哪些货源。 这年头,最最吃香的,就是各种电器。 但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什么自行车之类的,都还算是紧俏货,正规的国营商店,都还缺货,需要凭票证购买。 徐二龙能想的,就是从日用百货这一块插手。 他和熊亚伟商商量量,把货源的大致范围,给确定下来,后面,就可以陆陆续续开始往这边供货了。 外地的货源搞定,徐二龙这几天,就开始跑本地的货源。 那时候,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酱油厂、豆瓣厂、糖果厂、饮料厂、酒厂、纱厂什么的。 而人们,也习惯了本地的这种口味,甚至在本地人当中,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徐二龙当然得把本地的货源给安排上。 这前期才起步,只能他主动找上门。 只有等以后有了名气、有了规模,厂家才会倒贴过来,主动要求入场。 先跑了酱油厂,又跑了酒厂,把这些货源,都跟厂方谈好了。 这些厂方也喜欢这种主动找上门来的生意 这能给厂里增加销量,增加收益,除非脑子进水,才会拒绝。 这一天,徐二龙来到糖果厂。 糖果厂的效益,倒是不错。 只可惜,品种比较单一,一种是传统的水果味的硬糖,另一种,就是高梁饴糖。 而且,还是老式的手工制作包装法。 一群临时女工,下到十几岁的小姑娘,大到四五十岁的大婶大妈,全部坐在案板前,低着头,眼睛一眨不眨,飞快的包着手中的糖果。 糖果一颗颗的从机器中出来,往案板上一撒,透凉,降温。 这些女工,就把放晾的糖果,往糖纸中一塞,两端一扭,一粒糖果就包进了纸中,然后丢进旁边的背兜中。 甚至,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徐二龙甚至看见一个女工,动作飞快的往嘴里塞了一颗糖。 那动作之快,令人眼花,以为是错觉。 这都是长期包装糖果,训练出来的动作。 毕竟,现在包装糖果,完全就是靠计数,一天包上几十斤、上百斤的糖果,才能挣上几毛钱的手工钱。 徐二龙看着她们低垂的头,担心以后老了颈椎病严重。 可这年头,工业落后,县城糖果厂,也就只有这样的水平,就靠人工包装。 哪怕计价的工钱再低,还是能吸引这些大姑娘小媳妇过来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徐二龙在糖果厂转悠一圈,还是跟厂长达成了一份订购协议。 唉,也只能说,可选择的范围太少了啊。 现在全是国营单位,根本就没有创新进取的想法,也没想着多变些花样,多生产一些美味的糖果。 徐二龙从糖果厂出来,找到他停在门卫那儿的自行车。 这边糖果厂的门卫,倒是查得极为严格,怕那些来包糖果纸的临时女工,揣糖果回家。 毕竟,包糖果的时候,偷偷吃两个,大家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 可要往口袋中揣一把糖果带回家,这性质就严重了。 此刻徐二龙要往回走,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小跑着追上前。 徐二龙半踩着自行车,有点警惕的看着这个小青年。 “喂,你是要买糖果吗?”对方小声问着他,还警惕的向后看看。 这鬼鬼祟祟的动作,也令徐二龙紧张起来。 该不是偷了糖果厂的糖果,想销赃给他吧? 他可不接赃物,省得惹一身骚。 “来路不明的东西,我不要。”徐二龙直接拒绝。 “不是,不是偷的。”对方结结巴巴解释:“肯定不会是偷的。” “哦,那你说说。”徐二龙停下自行车,甚至主动递了对方一只烟。 对方没接,依旧回头警惕的看了一下厂里:“我……我就是有个亲戚,自己在家学着做了一些糖果卖,我看你在订货,就是想帮着问问,要不要货?” 他是糖果厂的职工,因着工作便利,也懂得一些工艺,就自己在家瞎折腾些糖果给孩子吃。 当然,主要是从厂里给弄了点原材料,否则,一般人家,能给孩子买几分钱的糖果,就算不错了,哪还会折腾些吃的。 徐二龙听他这么说,大概也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不要认为,当初那一批最早下海经商的人,有什么超前的眼光和胆略。 不过就是因为他们从事某一个行业,就恰好看见了这一行业中的一些漏洞和问题,然后就抓住了这个机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