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第243章 胯下之辱!

第243章胯下之辱! 驾撵兜兜转转,时间稍纵即逝。 伴随着冰雪逐渐消融,寒冷的冬天安然度过。 随着驾撵的不断行进,春天缓缓道来。 或许是始皇帝于东郡的杀戮震慑住了心怀不轨之辈,一路直上平平稳稳,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发生,这一路上过于安静了,甚至连刺杀都没有发生过一次。 第一批播种的红薯土豆和玉米已经收了,产量依旧一如既往的高,始皇帝下令由官府统一于各地进行红薯土豆玉米种子回收和推广。 三种仙粮产量很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多两年,就能够彻底普及大秦全境。 至于针对于南越乃至于楚国南部地区的开水令也已经下达。 瘴气比较少的地区喝生水死亡率没那么高,但是岭南一带不能喝,必须强制推行。 那地方还处于开阔时期,地广人稀,没几个人愿意往那里移民,现在岭南一带每一条人命都是宝贵的资源。 而石涅的普及应用逐渐进入正轨,不过因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石涅矿产,赵泗一路宣传,目前使用石涅生火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还局限在石涅矿产产地附近。 想要等到石涅完全普及和薪柴木炭并驾齐驱,必须得等着石涅开始大规模开采,由官府参与石涅的市场流转。 石涅矿产如今算是被整体收归国有,目前各地官府也已经开始筹备开采,同时官府也在进行蜂窝煤制作和煤炉制作。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明年的冬天,石涅就可以初步通过官方售卖和运转在大秦流行起来。 高门大户用不用石涅不好说,底层百姓肯定是用的。 这玩意便宜耐用,仅这两点优点就足以撕开市场了。 大秦的将作少府也算是又多了一项进账,毕竟烧火也算是千家万户之所需,虽然定价比较低廉,但是胜在需求量比较大,要细水长流。 而来自于扶桑的金银矿产正在源源不断的朝着大秦继续运输,今年冬天刚过,大秦方面又紧急派遣了三十艘大船参与扶桑金银运输。 目前大秦初期筹备再次建造两百艘大船,资金刚投入进去没多久,扶桑那边运输回来的金银矿产已经给大秦回了一半的血,用不了一年时间,大秦就相当于一毛钱没花白多了两百艘大船。 “秦国……变了!” 张苍看着陈平,眼中闪过一丝沉凝。 “平,如果是以前,我或许会觉得,将希望寄予主公身上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事情。 但是现在不同,平,你看到秦国的变化了么?”张苍脸上带着笑容开口问道。 “我自然看到了。”陈平点了点头。 他们所说的变,不是什么仙粮,也不是什么石涅。 而在于秦国官盐降价,石涅这样的官方完全垄断的矿产定价居然如此低廉。 以及新增的两条律令,约束百姓使用石涅要及时通风,约束百姓在瘴气繁杂之地要多喝热水。 “秦国的粮食产量越来越高,就连麦子都已经出产了,据说亩产也在五六石了,如今五谷的产量翻了足足一倍,更不用说有红薯土豆玉米三种高产仙粮,可是徭役赋税迄今为止却一点没有涨,始皇帝甚至没有召开朝议商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陈平认真的开口说道。 秦国之变,变在原本残酷的秦法忽然多了几分温和。 在于秦国对于黎庶无休止的压榨和索取忽然就停了下来,甚至对于黎庶多了那么几分宽容。 秦国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最关键的是,秦国目前的治国手段,开始逐渐背离了商君的驭民五术。 甚至就连始皇帝本人,都不急躁了。 而这一切,是赵泗一人带来的改变,这是不可置信的。 甚至已经不是赵泗来针对大秦二世而亡的命运来力挽狂澜了。 而是赵泗说自己打算怎么做,始皇帝点头就同意了,甚至不需要召开朝议,直接下令。 始皇帝在做出改变的同时,甚至还主动的帮着赵泗挡住了压力。 大秦的这些改变,要是放在朝堂上去讨论,没个三天三夜都说不明白。 “是啊,多亏了主公啊!” 张苍点了点头,看向车架之中不显眼的那一辆正在晃动的马车。 春天到了,动物们忙着繁衍生息,赵泗也没闲着。 略微清洗了一下身体,赵泗将手指指向舆图,借着烛光仔细分辨。 “淮阴,明天就要到淮阴了!” 这可是兵仙韩信所处之地! …… 大秦在张苍陈平二人眼中,发生了剧烈到了足以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是对于天底下万万千千的黎庶来说,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变化还是极小的。 充其量也就是,今年好像,没那么难过了? 这些东西,还不足以让他们切实的感觉到大秦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大秦了。 社会的变革,越往下,反应的也就越慢。 比起来这种国家大事,他们更在乎的是有没有好处落在自己身上,如果没有的话,他们宁愿入关注家长里短,在一天的繁忙过后,去找一些乐子。 对于屠户硙来说,大概就是如此。 硙的母亲生他的时候是在石碾旁边生的,所以他生下来就叫硙,没有姓。 真正的黎庶大部分就是这种人,生的时候看到了啥就叫啥,也没有姓氏。 硙如今于城中学习屠户手艺,如今已经和众多学徒混了个熟悉。 韩信一如既往的衣冠端正,腰间佩戴者宝剑在大街之上经过。 韩信的卖相着实很好,他身形高大,面如冠玉,整个人虽然贫穷,但是衣服却干干净净,腰间还佩戴着宝剑,一眼看过去就像是公子哥,不像是穷苦到吃饭都吃不起的人。 然而韩信确实吃不起饭了,现在他的肚子还空空如也。 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又不懂得从事生产,如今早已经是一穷二白。 以前尚且可以靠着南昌亭长混吃混喝,后来被南昌亭长的妻子挤兑一番,韩信也不好再去。 如今就纯纯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会去渔猎解决一下自己的生存问题。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韩信将自己收拾的板板正正。 人虽是微末之身,处于草芥之间,但心依旧要如鸿鹄,而不能视自己于燕雀。 韩信是心有大志的人。 他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尽管有过迷茫,但是韩信依旧相信自己不会蹉跎一生,总有一天会飞黄腾达。 然而韩信的作态落在所有人眼中也就是假清高,穷讲究,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罢了。 只不过,韩信并不在乎这些评价,他听的太多了,流言蜚语影响不到他什么。 这一天,韩信一如既往的走在淮阴的大街之上。 几个年轻屠户推推搡搡的挡住了韩信的去路。 韩信眉头一皱准备绕开,却不料又被团团围住。 “何故阻路?”韩信手下意识的扶住剑柄。 这不是这群屠户第一次来找韩信麻烦了,只不过韩信大多数都会刻意避开。 客观来说,韩信目前就是被校园霸凌的那一个。 “又穿戴的这么整齐,韩信,你今天吃饭了没有?倘若还饿着肚子,我们这里还有下水,且送给你吧!”一个屠户故意围着韩信转了一圈。 围观人群皆忍俊不禁。 该说不说,韩信风评确实有点一般。 浅水养不出来真龙,根本问题不在于浅水没有真龙种子,而是在于真龙在成长的过程中,浅水里的王八鱼虾会想尽办法的把真龙变成泥鳅。 这里是难以容得下异类的。 左右谈论的都是家长里短,韩信自然无法合群。 乃至于他被霸凌的这一刻,大多数人也只是觉得好笑。 反正也就是口头上欺辱一下,找个乐意,又不会掉一块肉。 至于动手?秦国严格规定,私斗是要犯刑的。 淮阴的县令是个有能耐的,入职以后直接逮捕了一大堆泼皮游侠,险些将淮阴的牢狱填满,没有人敢当众违反秦律。 他们也就仅限于口头上取笑一下韩信了。 “不需要伱们记挂!” 韩信嗤笑了一下,他知道这群屠户不敢对自己动手,因此眼底只有轻蔑。 说罢就欲离去,几个屠户却不断的用身体阻挡住韩信的去路。 前后左右,不管从哪个方向,尽不能去。 “徒逞口舌之利,你们又有什么可以骄傲开心的呢?我就站在这里,你们人多势众,你们不敢对我动手,将我拦在这里又有甚么用呢?”韩信眼中依旧是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的。 跳梁小丑罢了,他们根本不是一类人。 眼下的韩信,只想尽快的离开这个地方,和他们纠缠,没有任何意义。 韩信的话又引来一阵哄笑,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毕竟在这种时候,乐子人才是大多数。 只是或许被韩信的话触及灵魂,这群屠户却坐不住了。 “韩信!” “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佩带刀剑,其实不过是个怕死的胆小鬼罢了。” 韩信轻笑了一下:“我怕不怕死,不需要你来评价。” “你要不怕死,就拿你的佩剑刺我,你自然可以从容离去,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我们也可以放你走!” 屠户们恶狠狠的挡住了韩信的去路。 “否则,你就不要走了!” 而此刻的赵泗,尚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
德意志风暴
德意志风暴
一场试验事故,让苏强意外穿越到1919年的慕尼黑,成了一名本该死于劫匪之手的外交官之子——克莱.霍夫曼。这是一个德意志历史上最灰暗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战败,正面临着列强的收割。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恶魔崭露头角的时期,一群疯狂的人,刚刚露出獠牙。那些在荧幕和书本上出现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席卷整个人类的风暴,正在悄然凝聚。无人可以置身事外,也无人可以在这场风暴
煮熟了的螃蟹
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
张扬穿越成为大齐朝一个官家子弟,老丈人为了保他不受朝廷纷争,将他安排到了蜀地成了一个郡守兴修水利、分农田,鼓励通商,将原本荒芜的蜀郡变成了世外桃源一般老丈人原本只希望他能苟住,没想到张扬玩转朝廷,成为封疆大吏。
慕容好吃